專家:未來一兩年航運業日子仍然“艱苦”

時間:2012-07-12 08:52   來源:南京日報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p>  國際市場上航運需求不足,但造船總量卻在增多,導致供求失衡,未來一兩年內,航運業的日子依然“艱苦”。昨天,中國航海日活動組委會辦公室主任、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局長宋德星在寧接受媒體採訪,指出在當前的形勢下,政府、企業、協會三方應該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從逆境中“突圍”。</p>
<p>  <strong>供求失衡,未來一兩年內航運業仍較“艱苦”</strong></p>
<p>  問:目前航運、造船業的國際經濟形勢怎麼樣?</p>
<p>  答:航運業是比較典型的週期性産業,上一波好的形勢是從2000年開始,一直到2008年,都是上升期。一些社會資本因此“看多”市場,在2009年、2010年大舉進駐,紛紛造船,以為得到了一個賺錢機會,結果造好後才發現,需求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多。</p>
<p>  最近這幾年,從世界範圍內來看,國際市場上的航運需求不足,但造船總量卻在增多,導致供求失衡。眼下,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範圍內的航運發展仍面臨嚴峻考驗。就目前情況來看,至少最近一兩年都處於一個比較“艱苦”的階段,何時能走出“低谷”,還很難判斷。</p>
<p>  <strong>支援企業改革重組,規範市場理性發展</strong></p>
<p>  問:在這種形勢下,政府如何引導企業走出困境?</p>
<p>  答:從政府層面上來説,應當從戰略、政策、法規上研究如何讓航運産業走出困境。比如在上海試點的營業稅改增值稅,我們和業內都很關注,試點下來,對一些小微企業,稅費還是有所降低的。</p>
<p>  政府部門應推進企業改革,支援一些具有競爭優勢的航運企業進行戰略性的調整和重組,做大做強,增加抗風險的能力。</p>
<p>  在市場越是不好的情況下,越要規範、理性地發展。必要時,政府可以用行政手段,調整供求關係,優化運力結構。比如建立技術標準,一些船齡比較老舊的、能耗偏高的船,要引導其退出市場,以調整運力總量;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貨主可參與航運市場的合作和經營,但是不能以此為優勢搞壟斷,排斥其他企業的進入。</p>
<p>  為了避免企業盲目投入,我們還要組織一些科研單位,定期研究航運市場的需求和現狀,建立一個資訊的引導和發佈機制。</p>
<p>  <strong>産業鏈上下游應加強合作,互利共贏</strong></p>
<p>  問:企業應該如何“突出重圍”?</p>
<p>  答:在這個時候,協會應發揮“抱團取暖”的功能,引導會員單位自律,不要陷入惡性競爭的怪圈,並及時收集企業的訴求,和政府溝通,多做交流。</p>
<p>  要度過難關,最關鍵的主體還是企業。企業應該走“裏面重組,外面聯合”的路子,自身要加強內部管理,控製成本,加強新技術的研發,把資金鏈穩定住,建立一個理性、長期、穩健的發展策略,從長遠的發展來看,不妨薄利多銷。産業鏈的上下游之間,要加強合作,大家共攤風險,形成互利共贏的穩定發展狀態。比如我了解到,有些貨主和船隊簽合同,一簽就是20年。(記者 李子俊)</p>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