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産業成中國“中部崛起”重要引擎

時間:2012-05-25 09:04   來源:新華網

  “近年來,我國旅遊投資每年在2000億元左右,其中中部地區投資增幅最快,投資領域最廣,近三年旅遊項目建設數量更居東、中、西部之首。”在19日召開的中國中部博覽會旅遊投融資合作洽談會上,中國國家旅遊局規劃財務司司長吳文學發佈了《2012中國旅遊投資報告》,其中中部旅遊産業的高速發展引來了社會的高度關注。

  吳文學説,中國高速交通網路已經全面鋪開,中部地區交通可達性迅速提升,而東部地區的資本受要素條件制約開始向外投資擴張,中部地區是最先享受東部資本溢出效應的地區,中部各地未開發的旅遊資源開始吸引大批旅遊投資商。

  近年來,隨著中國“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中部六省快速發展,其旅遊産業在全國旅遊業中起到的生力軍作用尤為矚目。在不少專家看來,在中國致力於調整經濟發展結構、擴大內需的經濟背景下,身為綠色産業的旅遊業大有可為。

  旅遊業對中國經濟拉動作用非常突出,中國政府提出“把旅遊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産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據測算,中國旅遊業增加值已佔到GDP的4%以上,與旅遊相關的行業超過110個,旅遊業發展帶動了社會投資,促進了相關産業發展。

  2010年,中國居民國內旅遊消費達到12580億元,佔居民消費總支出的9.4%。與旅遊相關的就業人數約8000萬人。

  2011年,中國已達到出遊26.4億人次,每人平均出遊已突破2次。世界旅遊組織預測202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旅遊接待大國,旅遊總收入將相當於國內生産總值的10%。“中國旅遊業顯示出了良好的發展勢頭,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吳文學説。

  現在,從産業發展到區域發展,旅遊産業更成為實現中部“中部崛起”戰略的發展引擎。從旅遊投資的領域和角度看,中部地區連接東西,經濟、社會、人口密度為旅遊業提供了很好的發展空間。

  “相較于東部,中部地區的人文、生態、民俗資源更具有後發優勢,旅遊未來的發展空間巨大。目前中部旅遊發展勢頭強勁,應該充分利用投資熱的‘東風’,在大力建設旅遊項目的同時,注意在內部結構調整上做好文章。”吳文學指出,目前在中國旅遊的“吃住行遊購娛”六要素中,旅遊餐飲、旅遊交通佔比較大,購物比重小,中部旅遊應充分拉長旅遊産業鏈,帶動中國旅遊産業的轉型升級。

  《2012中國旅遊投資報告》預測,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旅遊業將處在發展的黃金期,旅遊投資也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的發展態勢。“中部地區必須明確端正投資方向,防止破壞環境、破壞資源的投資建設,防止旅遊投資項目被‘地産綁架’,防止以透支資源、佔有資源為目標的投資。”國家旅遊局規劃財務司産業處處長張樹民説。

  不少專家建議中部地區進一步深入開展旅遊戰略合作。“旅遊發展的實踐證明,合作發展則旅遊興,孤立發展則旅遊衰,區域旅遊合作是未來我國旅遊發展的重要方向。希望中部六省在推進跨區域資源整合、體制協調、機制聯動、要素互補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效,為促進‘中部崛起’發揮更大的作用。”吳文學説。(記者 謝櫻 吳濟海)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