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專家學者在福建長汀共探生態文明建設

時間:2012-11-26 09:23   來源:中國新聞網

  由兩岸聯辦的海峽兩岸紅壤區水土保持研討會24日在福建省長汀縣舉辦。兩岸專家學者就“水土保持與生態文明建設”進行探討,共同呼籲進一步加強海峽兩岸水土保持科技工作者的交流和合作,鞏固和提升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大力倡導生態文明,攜手共建美麗家園。

  地處福建西部、武夷山脈南麓的長汀縣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歷經水土流失之殤。經過數十年的治理,長汀完成了從“水土流失冠軍”到“水土治理典範”的轉變。大陸今年初開始推廣被稱為“長汀經驗”的水土流失治理經驗,福建也由此持續推進生態省建設。

  福建農林大學校長蘭思仁認為,福建長汀由“綠”變“美”、由“綠”變“富”、由“綠”變“生態文明”,可以探索出一條水土流失治理區生態經濟綜合改革的新路子。作為水土流失治理典範的“長汀經驗”,可以為兩岸乃至全球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啟示和借鑒。

  此次會議是由福建農林大學、南方水土保持研究會、臺灣水土保持技術協會共同主辦。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聯輝、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臺灣水土保持技術協會理事長王德鏞等百名兩岸知名專家學者參與研討。由於地質條件、氣候環境相近,“長汀經驗”獲得臺灣水土保持工作者的關注。

  王德鏞説,臺灣南部地區地質破碎,地質災害多,因此水土保持至關重要。此次來到長汀,看到了長汀縣的巨大變化,十分鼓舞,會將長汀的先進經驗帶回臺灣,幫助臺灣很多地區完成由光禿禿的“火焰山”到豐饒的“花果山”的轉變。

  蘭思仁稱,要用現代工業化、園區化、生態人居和區域發展帶動的理念,採取流域與網格化並重、梯度治理、綜合開發的形式,把新農村建設融入水土流失治理,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水土流失區治理模式和扶貧開發新模式。

  中興大學水土保持係教授林信輝則以與長汀同屬客家人聚集地的臺灣苗栗縣為例,對臺灣泥岩地區水土保持現狀進行了介紹並交流。他認為,兩岸紅壤區在水土保持以及生態建設中有很多共通之處,需要學界多多探討發揚,為兩岸民眾共謀福祉。(龍敏)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