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分進合擊 南海維權可成

時間:2013-05-15 08:40   來源:臺海網

面對南海的複雜形勢,兩岸理當摒棄前嫌攜起手來(資料圖)

  近日,臺灣屏東籍漁船“廣大興28號”遭菲律賓公務船無端掃射,致使漁船千瘡百孔,一名船員中彈身亡。這一事件迅速在兩岸引發民意激憤,臺當局對菲下72小時通牒要求嚴肅處理,大陸亦第一時間強烈譴責菲律賓野蠻行徑。

  在此背景之下,兩岸分進合擊共衛南海主權的呼聲再度響徹兩岸,有近七成臺灣民眾期盼兩岸聯手捍衛南海。事實上,兩岸在南海分進合擊共進退,對臺灣來説可謂捍衛海權的唯一齣路。兩岸不少專家認為,過去臺灣對兩岸聯手維護南海主權顧慮重重,如今臺漁民被殺導致民意強烈反彈,這將為臺灣調整思路、直面兩岸南海維權提供新的契機。

  漁民喋血南海 迫臺當局直面現實

  臺灣與菲律賓隔海相望,由於雙方都主張“200海裏專屬經濟區”,因此存在大量“臺菲重疊水域”。過去十年間受經濟利益驅使,面對軍事實力遠超自己的“友邦”臺灣,菲律賓屢次在這一海域驅逐、扣押、槍擊臺灣漁船。是什麼讓菲律賓如此倡狂?臺灣專家的回答或許值得思考:“這塊水域主要是臺灣的地盤,大陸的護漁船很少過來。”在這次事件中不幸身亡的漁民洪石成的女兒洪鳳蓮也説,在海上挂五星紅旗比挂青天白日旗更有保障。

  血的教訓如此慘痛,事發後,臺灣媒體上兩岸聯手護漁的呼聲,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響亮。臺灣《旺報》本月12日發表社論指出,兩岸目前最迫切而且實質上對漁民最有幫助的,就是聯手護漁。大陸的海空軍有足夠的實力,可彌補臺灣的不足。而與民間要求臺當局“硬起來”的聲音幾乎同步發酵的,還有呼籲兩岸聯手的聲浪。在事發後臺灣媒體進行的一項調查中,有69%的臺灣民眾也明確支援兩岸合作向菲律賓施壓。

  美國《僑報》文章指出,雖然臺當局有駐軍在太平島,但是南海周邊諸國根本對臺灣愛理不理。隨著南海爭端的升溫,近年兩岸都感受到相鄰國家的咄咄逼人,島內要求加強兩岸南海合作的呼聲再次出現,“為兩岸合作提供了良好契機”。

  事實上,在憑實力説話的南海維權問題上,面對相關國家“欺小怕大”的心態,與大陸攜手才是唯一齣路。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邱毅強調,逼迫菲方道歉賠償嚴懲兇手,正確有效的策略只有一個,即兩岸中國人聯手,由大陸海監部門與臺“海巡署”共同宣佈在南海護漁,並隨即在相關海域進行聯合護漁演習。大陸軍事專家羅援甚至表示,兩岸應該拋棄前嫌,共禦外侮,“菲律賓每挑釁一次,中國就應奪回一個島礁”。

  多層推進促互信 漁權主權俱可得

  面對風雲詭譎的南海局勢,兩岸聯手維權的輿論基礎已成。然而,面對臺方的疑慮,兩岸如何才能逐步培植互信、切實有效共衛海疆?這可謂是對兩岸雙方智慧與勇氣的考驗。當然,這也是兩岸有識之士一直在思索、探討的主題,僅僅是學術界的 “海峽兩岸南海問題學術研討會”就已經開了10屆。有學者認為,兩岸可以合作使用南沙太平島,將會使得中國在南海的局勢獲得根本性改變。還有人認為,兩岸理當有共同開發南海,特別是合作開採石油的空間。

  去年7月,在第10屆海峽兩岸南海問題學術研討會上,兩岸學界都就南海問題發佈共同意見。共同意見設計了兩岸南海合作路線圖,認為兩岸在南海合作的思路上,應遵循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步驟,可在學術研究、人員互訪、科學考察、海洋環境保護、油氣資源開發、海上污染處理、海上搜救、漁業資源養護、急難救助、航道安全維護等方面進行務實合作。

  去年10月,兩岸10多位南海問題專家共同完成的“2011年南海地區形勢評估報告”出爐,提出關於兩岸南海合作的政策建議。建議認為,可考慮“臺灣參與南海事務發展與進行爭端解決談判協商的角色”,共創兩岸在南海合作維護權益的共同利益。大陸漁政、海監部門與臺灣“海巡署”可探討開展聯合巡邏;兩岸聯手在美濟礁、太平島、東沙島建立南海航道監測機制,共同維護南海航道安全。

  而從長遠考慮,兩岸聯手還有助於南海問題的根本性解決。大陸學者沈固朝認為,“兩岸在維護中國在南海主權問題上有共識,兩岸學術界完全可以攜手,完善主權證據鏈的鋪就。”對於臺當局提出的“將菲律賓告上國際法庭”反制措施,羅援也明確指出,大陸具有臺灣沒有的戰略資源和優勢,作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我們可以把菲律賓告上聯合國”。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