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要求當局學大陸處理釣魚島態度 吁聯手護漁

時間:2013-05-13 08:44   來源:環球時報

  “看看大陸和日本在釣魚臺問題上的對應,臺灣在態度上也可以學學。”就菲海岸警衛隊射殺臺灣漁民事件提出該建議的臺灣《旺報》5月12日稱,臺灣不是拳頭不夠大,而是膽子不夠壯。大家都在討論臺灣軍隊夠不夠強,能不能和菲律賓打一仗。其實以臺、菲目前的軍力,臺灣一年的國防預算超過百億美金,而菲律賓毫無海、空軍可言,從數據上來看,臺灣有絕對勝算。問題出在打仗靠的不只是武器,拳頭夠大夠力,也要打在對手身上,才知道力氣有多強,可以造成的傷害有多大,不敢打等於沒打。該報還稱,漁民們既罵菲律賓這個“鴨霸國家”,也對臺當局一直無法有效護漁感到憤恨。罹難漁民洪石成的女兒洪鳳蓮説,“挂五星旗在海上作業比挂青天白日旗更有保障”。

  “兩岸聯手護漁,確保漁民權益”,發出這一呼籲的臺灣《旺報》12日説,在釣魚島事件發生之際,大陸就倡議兩岸聯手保釣,但馬政府基於與美日的傳統友誼,最後和日本協商簽署了《臺日漁業協議》。雖不敢説是喪權辱國,其實是實質上的一大損失。大陸始終沒有放棄領土主權的堅持,還派出艦隊進入釣魚島海域,日本除了保持監控,大氣也不敢喘一口。這説明一個事實,在國際上是靠實力説話。這次菲律賓野蠻開槍事件,大陸一樣表現出同仇敵愾的氣勢,對於馬政府的無力也盡可能的體諒。雖然兩岸之間對於主權問題還大有歧見,但是對於涉及和鄰邦有爭議的領土主權,再怎麼説也不能有分歧。文章認為,兩岸目前最迫切而且實質上對漁民最有幫助的就是聯手護漁。大陸的海空軍有足夠的實力,可彌補臺灣的不足。

  《中國時報》12日在社論中説,菲律賓軍人在相似海域逞兇的海盜行徑,本世紀以來已經發生多起,但臺灣某些人的反應卻令人啼笑皆非,例如有人質疑稱:“臺菲之間從來沒有發生過類似衝突,這次事件懷疑是不是菲律賓把臺灣漁船誤認是中國大陸的漁船……如果他知道是臺灣的還這樣開槍,是不是外交部更要説明我們跟菲律賓到底怎麼了,突然有這麼大的變化?”這是典型“巴甫洛夫”式的制式反應,這樣的反應除了突顯自己的幼稚之外,還助長了臺灣的民粹主義,應該受到全民的唾棄。【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蕭師言環球時報駐菲律賓、泰國特約特派記者黃棟星暨佩娟甄翔】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