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藥博會中藥材交流最熱

時間:2011-10-18 10:0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福州10月17日電 (記者 張建忠)有近百家臺灣企業參加的第二屆海峽(福州)醫藥健康産品博覽會17日在福州落幕。本屆藥博會上,中藥材最熱,參展臺商則熱望推動保健品直接“登”陸。

  約佔大陸中藥材總品種1/5的藥材大省福建,此次在藥博會上設立了漳州館、泉州館、廈門館、南平館、寧德柘榮館等地方專館,各館地方中藥材展區人氣最旺。桂圓幹、山桅子、百合、人參茶、靈芝孢子粉、茵陳、銀杏葉(果)、葛根(葛花)、太子參、金銀花、枸杞、貢菊等中藥材,成為追捧養生的福州市民的最愛。

  據不完全統計,福建藥材品種達2462種,而臺灣中藥材市場發達,需求量大,利潤看好。將福建打造成中草藥輸臺的重要基地,現已成為福建“十二五”期間推動的一項工作。

  在福建各地展示豐富藥材資源的同時,臺灣參展商則對中藥材依存度很高的保健品進入大陸寄予厚望。“保健品進入大陸要走哪些程式”,成為展會期間兩岸業界論壇的熱門話題。

  臺商陳先生對中新社記者表示,目前,臺灣中藥保建品進入大陸的操作方式多是貼牌包裝和代理銷售,“非常希望能打開大陸保健品市場,但現在産品認定、政策及稅收方面均存在壁壘”。

  目前,臺灣與大陸互不承認雙方的保健品資格認證,在大陸銷售的保健品需要重新走審批流程。臺北市生物技術服務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彭瓊芳在此次展會期間表示,期待今後兩岸業界通過定期或不定期會議,來溝通醫藥健康産業審查與檢測法規存在的差異,以加速兩岸醫藥健康産業的合作。

  此次展會上,臺灣參展商尋求大陸合作方的熱度頗高。據介紹,臺灣中藥保建品進入大陸現主要是貼牌生産:一般是給大陸企業原料和製劑配方,在大陸包裝和加工,貼大陸牌進行銷售,並用大陸企業的代理商進行銷售。

  分析人士指出,大陸進口臺灣保健品、健康食品、化粧品尚未出臺具體的優惠政策措施,在審批、檢驗、通關等方面手續繁瑣,時限較長,上述流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臺灣保健品進入大陸。現在,通過“小三通”出口到大陸的臺灣保健品批量有限。

  如今,福建已獲批建設“中國海峽中藥現代化科技産業(福建)基地”,以此強化兩岸中醫藥文化交流與合作。福建省經貿委等部門正在推動這一基地的建設,內容包括設立醫藥産業財政專項資金,建立醫療器械和醫藥産業投入機制,落實給予投資者的優惠稅收、土地政策。

編輯:白皛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