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天府行” 兩岸記者走進四川石棉縣

時間:2012-09-26 09:21   來源:台灣網

  9月21日,“錦繡天府行——品味川西風情”採訪團走進四川石棉縣。圖為兩岸記者在石棉縣孟獲城景區(台灣網 王曉蕊 攝)

  台灣網9月25日成都消息 21日,雅安市石棉縣迎來了由海峽兩岸記者組成的“錦繡天府行——品味川西風情”採訪團。兩岸記者先後參訪了災後重建的石棉縣民族中學、先鋒鄉松林村安置點及孟獲城景區等,一路上感受到了石棉縣純凈秀美的河山和濃郁的民族風情,也看到了石棉縣災後重建、經濟發展蒸蒸日上、一派祥和的新景象。

  來到石棉縣民族中學,記者看到,校園綠樹成蔭,教室、宿舍等建築錯落有致,門窗等設計彝、藏文化元素凸顯。這裡的校長介紹説,“5.12”汶川地震和石棉“6.18”地震,使學校校舍和設備設施嚴重受損,這個學校是在原址重建的,重建投資資金2773萬餘元,全部由臺灣同胞捐獻,並且學校的規劃設計還得到了“臺灣支援四川災後重建行動聯盟”的鼎立相助,最終由臺灣大學城鄉建設院院長、知名建築專家夏鑄九先生指導,呂欽文建築師親自設計並全程指導實施,所以,非常感謝臺灣同胞。記者發現,縱然今天是週末,這裡依然有好多學生留宿在學校刻苦自習,接受採訪的劉同學表示,要在這個美麗的新校園好好學習,將來回報社會。

  而到了先鋒鄉松林村災後重建的集中安置點內,一排排藏式風格的“小洋樓”映入眼簾。這裡的村長告訴記者,5.12汶川大地震前,這裡房屋分佈雜亂,道路泥濘,80%的村民居住在破舊的土坯房內,生活條件很差。在災後恢復重建工作中,將農房重建與新農村建設、旅遊業發展等相結合,在建築風格上,以當地民俗文化——木雅爾蘇文化為依託,就地重建藏式民居。居民可以靠種植黃果柑等創收外,還可以發展旅遊業、農家樂等來增收,目前,每逢週末或節假日總會有近郊遊客前來觀光休閒。

  據介紹,石棉縣是以礦命名的縣,位於大渡河中游,地處雅安市與涼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交匯地帶,素有“民族走廊”之稱,其旅遊、水能、森林、礦産等資源豐富,近年來,石棉縣大力推進新型生態工業,構建特色生態農業,大力發展生態旅遊,促使了經濟的快速騰飛。資料顯示,2011年,其國民經濟主要指標在四川省經濟綜合評價中排第38位,在全省33個山區縣(市、區)中排第6位。(記者 王曉蕊)

兩岸記者參訪石棉縣民族中學(台灣網 王曉蕊 攝)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