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傑倫北大演講:想變厲害,要聽媽媽的話!

時間:2013-05-07 15:25   來源:中新網

資料圖

  據臺灣《天下雜誌》報道,大陸歌唱節目在兩岸三地爆紅,大手筆的製作、高規格的硬體,在臺灣引起熱議。“臺灣還是站在創意的這端,”坦承對節目的燈光、舞臺、樂隊水準感到震撼,臺灣當局文化部門負責人龍應臺對臺灣的創作軟實力,依舊有信心。

  而臺灣原創力量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周傑倫。

  從2000年推出第一張專輯,十幾年來,這個喜歡耍酷、唱歌常常咬字不清的全方位創作歌手,引領著華語流行音樂的話題與潮流。

  他很獨特,“我一直在想,這麼多的歌手裏,我要怎麼不一樣。”

  但他也有傳統的一面,“要聽媽媽的話,絕對不能叛逆。”

  4月22日晚間,34歲的周傑倫一身黑衣,應邀到北京大學百年講堂演講,暢談自己的成長心情、出道歷程。以下是演講的重點摘要:

  能站在這個舞臺開講,真不簡單,也算是成功了吧。

  其實,我覺得自己非常平凡,沒考上大學,只是學了點音樂,現在卻來跟你們演講,你們會不會覺得很奇怪?(臺下學生大喊不會)

  我是個滿愛面子的人,相信大家都看得出來。講個簡單的例子,學生時代搭公交車,人很多,我被擠到後面,然後被車門夾到。大家被夾到應該都會很痛,但我卻説不出來。因為,前面坐了好幾個學姐、學弟,所以就不敢講,想説到了下一站,車門會打開吧。結果下一站竟然沒停,我只好默默跟學姐説,“不好意思,可不可以跟司機説一下,我手被夾到了。”

  後來想想,司機和學姐一定很納悶,為什麼在第一站不講,第二站不講,第三站才説。這代表了我是個愛面子又好勝的人,不過,這種特質反而幫助我在演藝圈成功:因為我告訴自己,絕對不能輸,永遠都要在第一。

  用“正能量”鼓勵年輕人

  我覺得厲害的人、不平凡的人,並不是書要念多好,而是要有一技之長,還要聽媽媽的話,尊師重道;一個人的內在比學歷更重要。

  我還沒出道時,就寫了《蝸牛》這首歌,因為我覺得,有天一定要跑到山頂上,所以我不斷往上爬。從以前到現在,我想要寫的,就是這種“正能量”的歌曲,希望可以鼓勵年輕朋友。

  當年,我在錄音室被吳宗憲發掘,很期待自己寫的歌曲被錄用。我給自己的一個期許,就是一定要賺到錢,讓家人過好生活。因為父母在我小時候,花了太多的錢,讓我學鋼琴,所以我要回饋。

  那時的信念,就是不能讓父母失望。他們希望我考音樂系,讀大學,考了兩次,可能我不是讀書的料,而且我又很愛玩,在圖書館看書時,就是很想去打球。

  但這些興趣,卻成為我後來成功的關鍵。你想,我年輕的時候如果都關在那邊,沒有去打球,後來怎麼拍《功夫灌籃》?如果沒有學琴,怎麼能拍《不能説的秘密》?那時如果不喜歡看武術電影,怎麼拍《青蜂俠》?所以我一直跟小朋友講,一技之長比學歷更重要。

  吳宗憲有天跟我説,你寫的這些歌都不錯,但沒有人可以唱。後來,音樂總監楊峻榮聽到了我的歌,他説,你這些歌曲別人不用,乾脆你自己唱唱看嘛。

  有一天,很多唱片公司大老闆要來看表演,我就很緊張,不曉得要唱什麼,好友劉畊宏説,“唱《黑色幽默》好了,這首歌很有你的味道,誰會用‘你的腦袋有問題’這麼奇怪的歌詞!”但有的大老闆是老外,他聽得懂嗎?畊宏説,反正你唱歌不清楚,他也聽不懂啊,旋律好就好了。我想也對。

  第一遍唱完後,臺下完全沒反應,怎麼回事?畊宏説,你唱得太小聲了。我後來才知道,他們讓我唱第二次,是因為畊宏私下去跟工作人員拜託,再給我一次機會。這次我就好好地唱,於是終於有機會發片了。(文 吳怡靜)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