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春:新編京劇《知己》是兩岸合作又一典範

時間:2013-03-27 08:38   來源:中新社

  “京劇在大陸的觀眾以中老年人為主,在臺灣一場演出中一半的觀眾是年輕人。”臺灣京劇名角李寶春26日在臺北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暢談兩岸京劇傳承現狀,並介紹由兩岸藝術家聯手打造的京劇《知己》的相關情況。

  架一副眼鏡、説一口標準普通話,著便裝的李寶春親切和藹。他是河北霸縣人,出身戲劇世家,祖父李桂春、父親李少春、母親侯玉蘭,皆是戲曲名家。自上世紀90年代初到臺灣定居後,李寶春致力於京劇創新和推廣工作已有20多年。讓年輕人有興趣接觸京劇,是他努力的方向之一。

  5月24日,由李寶春主演的京劇《知己》作為今年臺北市傳統藝術季的閉幕製作,將在臺北新舞臺上演。

  《知己》講述了清代才子、著名詩詞《金縷曲》作者顧貞觀為營救受“江南科場案”牽連的知己吳兆騫,奔走18年。其間,有“清代第一詞人”之稱的納蘭性德被顧貞觀的行為感動,協助他救吳。就在顧貞觀歷經波折終於盼得故人歸的時候,卻發現,那個昔日狂放不羈的江南才子吳兆騫,已經變成了貪生怕死的小人。顧貞觀在失落之後,離開京師,回鄉耕讀終老。

  《知己》是大陸知名編劇郭啟宏的作品,曾排成話劇在大陸演出多場。在北京首演時,臺灣海基會已故董事長辜振甫的長女、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辜懷群和李寶春一起去觀摩,深受觸動。

  “郭啟宏把《知己》的京劇演出權贈我,指定由李寶春執筆改編。”辜懷群回憶,那時郭啟宏剛看完李寶春在北京公演的《弄臣》,曾表示,“連雨果的小説都能做這樣,我信任你們”。

  李寶春沒有出演顧貞觀,而是選擇演吳兆騫,這跟他在“文化大革命”時曾被下放到農場鍛鍊過有關,戲中的吳兆騫也曾被流放到黑龍江省的寧古塔十幾年。

  李寶春説:“通過這齣戲,希望觀眾認真去體會知己的含義,感受到人性永恒的是變,更要珍惜眼前。”

  多年來,李寶春致力於創新京劇,他是第一位搭配大型西方管弦樂伴奏演唱京劇的臺灣演員。在演出中,他也曾即興插進瘋狂的舞蹈和饒舌R&B。

  在《知己》中,李寶春將顧貞觀的表演寫成崑曲,邀請知名崑曲藝術家溫宇航出演。京劇與崑曲之間的轉折,考驗編曲家的能耐,所以特意邀請了大陸作曲家朱紹玉出馬編寫唱腔。

  “《知己》是兩岸合作的又一典範,預計明年到大陸演出”,李寶春説。(記者 鄭巧 董會峰)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