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見歷史”兩岸青年中原文化尋跡分營活動側記

時間:2012-08-10 09:39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8月9日鄭州消息 緊緊地握手、熱情地擁抱!7月30日一大早,新鄭國際機場大廳,一批來自海峽兩岸的青年學子在依依不捨、互道珍重中作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信陽師範學院主辦,中原文化與閩臺尋根研究中心、信陽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和信陽師範學院歷史文化學院等聯合承辦的“豫見歷史——2012兩岸青年中原文化研習營”文化尋跡分營活動至此落下帷幕。

  本次活動是“豫見歷史——2012兩岸青年中原文化研習營”四個分營活動中的一個,也是最後一個,是四個活動中歷時最長、活動內容安排最豐富的一個。活動自7月23日開始,其間,圍繞“文化尋跡”這一主題,來自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清華大學”等高校的50名在校大學生與信陽師範學院近20名青年學子一起,聆聽學術講座、考察文化古跡,開展主題討論、文藝聯歡聯誼等活動,感受中原文化的厚重鮮活,體驗豫臺兩地的淵源關係,活動達到了文化交流的目的,取得了圓滿成功。

  領導關愛:一家親情的自然流露

  七月的中原大地,驕陽似火,熱浪襲人。盛夏酷暑,也沒有能阻擋住兩岸青年中原文化尋蹤的急切腳步,兩岸學子交流的火熱般心情,也得到了本次活動的主辦方、承辦方和有關領導、老師們支援和厚愛,兩岸一家親的感情自然流露。

  7月23日晚,本次活動的主辦方設晚宴,歡迎來自臺灣的師生。信陽師範學院黨委書記孫宏典和信陽市委常委、統戰部長方波出席晚宴,他們向來自寶島臺灣的師生表示親切問候。

  7月24日,在信陽博物館舉行了“豫見歷史——2012兩岸青年中原文化研習營”文化尋跡分營開營儀式。信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副市長楊慧中出席開營儀式並宣佈“豫見歷史——2012兩岸青年中原文化研習營”文化尋跡分營開營。

  7月25日,固始縣委、縣政府設宴招待到固始尋根問祖的研習營學員,並組織了一場精彩的節目;7月26日,開封市臺辦有關領導看望研習營一行。

  7月28日在鄭州市富景生態園,河南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領導親切慰問了研習營學員。

  “來到河南就是回到了故土,見到了親人,親人們的關心和照顧,讓我們倍感親切和溫馨,到了哪都覺得特別溫暖。”研習營活動領隊之一的潘朝陽教授説的這句話,道出了此行臺灣學員的心聲。

  學術講座:血脈相連的文化闡釋

  學術講座是本次研習活動的重要環節之一,研習營學員通過聆聽學者們的講座,理清了豫臺兩地一脈相連的淵源關係。

  7月24日晚,首場學術講座在信陽師範學院賢林講壇開講。尹全海教授應邀作了題為“中原與閩臺淵源關係研究30年(1981-2011):歷史、記憶與詮釋”的學術報告。報告宏觀描述自唐初至清前期中原移民入閩遷臺史、完成中原與閩臺淵源關係之史實建構,整體重現自1981年著名語言學家黃典誠發表《尋根母語到中原》30年來,豫閩臺三地從民間、學界到官方開展的尋根活動,以此為基礎詮釋中原與閩臺之間的血緣認同、文化認同和國家認同。

  7月26日,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程遂營教授為研習營學員做了題為“開封城市文化與旅遊”的講座。7月27日,洛陽師範學院毛陽光副教授則以“河洛文化漫談”為題富有激情地向學員介紹了洛陽作為河洛文化主要發源地的燦爛歷史文化,並指出閩臺“河洛郎”與洛陽存在著歷史的密切聯繫。

  來自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的院長潘朝陽教授在7月28日晚,向研習營學員作了題為“臺灣的儒學與儒教”的學術講座。他解析了明朝延平王鄭成功驅荷開臺的文化意義,梳理了清朝時期儒學與儒教從中原地帶向臺灣傳播的譜係,認為臺灣儒學與儒教係河南儒學與儒教的南傳所致,對當代儒家在臺灣的教育和發展提出了合情合理的方法和途徑。

  學者的學術演講見解精闢,內容翔實,解析透徹,生動有趣,聆聽了四場學術講座之後,兩岸學子均表示受益匪淺。來自信陽師範學院的陳晨曦坦言:儘管過去也聽過一些講座,但幾天時間裏,一起探索中原與閩臺之淵源、探求大宋文化之精魂、探尋河洛文化之靈光、探討儒家文化之發展,體驗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傳承意義和現代價值。如此系統地聆聽這方面的專題講座,很難得,長知識了。

  來自臺灣師範大學的甘風琴告訴記者:這幾場演講聽下來,徹底了解到中原與閩臺的歷史淵源關係、臺灣文化在中原文化南傳基礎上生發和成長的過程,深深體會到臺灣儒家文化的核心與價值其實來源於中原儒家文化的核心與價值。臺灣文化與中原文化是一脈相承的事實,不容置辯。(台灣網、信陽市臺辦聯合報道)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