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專訪寶島眼鏡

時間:2012-02-16 15:38   來源:台灣網

圖為寶島眼鏡首席顧問張佑如接受台灣網採訪(台灣網邢同林攝)

  台灣網2月16日北京消息 位於北京勁松橋東北角的“寶島眼鏡百貨”,藍底黃字的招牌在熙來攘往的泛CBD地帶顯得異常鮮明。從1997年第一家寶島眼鏡店在武漢營業,到1000余家店面遍佈大陸一二三線城市,十多年的發展讓“寶島”為在大陸擁有連鎖店最多的眼鏡企業。“品質、技術、滿意”——寶島眼鏡十幾年來秉承著這三大承諾,不斷以消費者需求為焦點調整與市場間的距離。

  “變”是寶島發展之路的一個重要特點,正是在“專精”的基礎的因時而變,因勢而變,讓“寶島”這個企業練就“金剛不壞之身”,成為了華人地區眼鏡業的龍頭。

  涉水大陸遭遇水土不服

  從4個店員發展到320多家連鎖店,寶島在臺灣的成長用了近20年時間。1997年,帶著20年的歷史和管理經驗,寶島眼鏡進軍大陸市場。

  在創業大陸最開始的兩年,寶島謹慎地控制著佈局和擴張的節奏。寶島眼鏡董事長王智民認為,如何把服務做到精緻化和標準化,這是傳統零售商很大的挑戰。寶島在這方面,進行了大力的投入。在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由於連鎖店數目相對較少,王智民親自帶領著“兄弟們”衝鋒陷陣,如何選址、如何裝修、如何促銷等技巧總是手把手地教,據他回憶,在大陸的第一批員工基本都是70年代的年輕人。“那時候,大家抱成一團,工作到晚上10點後,還要培訓到半夜一兩點。恨不得把在臺灣幾十年的經驗,像武俠小説傳輸功力一樣傳授給他們。那種感覺就像撫養小孩,自己養大了,就把他交給別人,自己再去撫養下一個。”

  正是這樣自上而下的拼搏,讓寶島眼鏡很快完成了在華東、華中、華北的佈局,1999年,寶島在大陸的連鎖店數量達到了10家。

  但隨著店面數量與業務量的增長,這家老牌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難題。在臺灣時,分店之間的距離,開車只需幾個小時,當某家分店遇到問題時,管理者只需親自趕赴現場即可,在各個管理環節上都能夠應付自如。

  但到了大陸,王智民發現,各個分店之間最大距離達幾千公里,想實地解決問題,就必須乘飛機幾個小時才能到達。此外,由於總部對下屬分店的管控不夠,各個單店自成體系,在産品配送、技術支援、財務核算、甚至怎麼補貨、如何管好庫存,都存在問題。這使寶島的品牌和規模優勢難以充分地發揮,走到了不得不變的關鍵時刻。

  更新管理模式贏得通路與市場

  面對這樣的局面,王智民開始認真考慮引入先進的資訊化手段,來實現跨地域的及時管理。經過三年的考察與研發,2005年初,寶島決定在內部運作一套全國統一的線上管理系統,這是從沒任何一家眼鏡企業嘗試過的。

  雖然這套系統的投入大到可以再開十家門市店,但王智民堅持推動開工,他認為在店數少的時候開工成本反而小。

  2001年10月,王智民自任公司資訊化總監,在大陸的連鎖店實施這套方案。隨著這套系統的成功上線,寶島眼鏡開始了突破管理瓶頸,實現了對各地分店集中、統一和及時的監控管理。

  寶島眼鏡首席顧問張佑如告訴記者,通過目前這套管理系統的運作,寶島管理層可在總部隨時查詢各單店的實際銷售業績,以及任何一款商品的週轉、庫存和獲利。這使銷售分析更加準確,自動生成的補貨清單避免了原先的人力統計,盤倉也可以隨時動態進行。

  在2002年底,寶島眼鏡的連鎖店從上線前的36家增加到了100多家,市場覆蓋面也從原來的幾座城市發展到廣東、港蘇、浙港、上海、東北、重慶、四川等十多個省市,銷售額增長15%,成本降低10%,效益突飛猛進。

  而另一方面,隨著店面數量的增加,管理人才開始進入吃緊狀態。在走過了最初“手把手”傳授的管理培訓階段,寶島開始轉而通過對中層的針對性訓練,讓中層管理者肩負更多的管理和傳教職能。每年的6月和11月,董事長王智民都會集中開兩次培訓班,傳授多年積累的管理經驗和自己在美國讀MBA的心得,逐步實現了管理崗位的更新換代。

  “變形蟲”顛覆行業傳統發展路徑

  2010年,寶島在大陸的發展迎來了又一個里程碑。是年7月,“寶島眼鏡百貨”旗艦店這個擁有六層賣場、營業面積4580平方公尺、目前大陸最大的眼鏡專賣店落戶北京東三環畔。這樣規模的“眼鏡旗艦店”不僅在大陸,在全世界,也是第一家。

  在北京最大的眼鏡批發集散地潘家園眼鏡城附近開門營業,如何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寶島眼鏡的相關負責人認為:比起傳統眼鏡專賣店和批發城,其在種類、價格、服務、環境、售後等多方面都具備優勢。不僅專區劃分鮮明,一站式的購物模式比之傳統眼鏡經營模式,更具服務意識。

  王智民曾經在旗艦店落成儀式上表示:眼鏡業太傳統,成長速度落後於社會整體消費增速,今後應走向大型化。

  張佑如在解讀這家旗艦店時認為,其最值得關注的是概念和模式。她認為,消費者收入提高及對品牌認同上升,中國大陸零售品牌市場消費行為正發生變化,大型百貨模式已成為一種商業和時尚趨勢。

  有外界解讀認為,寶島眼鏡作出這項創新,事實上也領導業界進入全新領域。寶島方面也以“中國零售商超大DNA,眼鏡業邁入新紀元”來形容這家百貨店開業的震憾意義。

  以“變形蟲理論”管理寶島的王智民顛覆眼鏡行業傳統模式的還不止此舉。寶島曾經在達芙妮鞋店裏開設寶島專櫃;一下子打開3000多個行銷渠道。2011年初,寶島眼鏡推出“圓夢計劃”——打造陳意涵等臺灣明星聯袂演出的網路偶像劇,將男主角角色定位成一家寶島眼鏡店的店長。這樣嶄新的行銷方式捅破了以往專業眼鏡零售商的刻板印象而將升級為時尚締造者。寶島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最終轉型為集資源、內容、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商。

  王智民的辦公室裏挂著一幅字:“不求最大,但求專精”。回顧寶島在大陸的15年發展贏得了風光也走過了滄桑。經歷了最初的水土不服、摸索調整,進而積極轉型,大膽引入ERP資訊管理系統、拓展多元化通路,成功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通過不斷按照消費者的需求調整經營方式與思路的主動作為成為了華人眼鏡業的龍頭。

  正是穩紮穩打擁有了上千家店面的實力,讓寶島敢於計劃——到2020年, 成為位列世界三甲的眼鏡連鎖集團,實現全球連鎖店約7000家的規模。而在經營的方式上,王智民也注意到由於成本壓力和消費習慣,傳統零售行業正在遭受電商的嚴峻挑戰。“不向電子商務轉型,就會有新的顛覆把現有的市場取代掉。這個遊戲你必須參與,沒有選擇的餘地。”雖然目前還沒有任何確切的資訊顯示寶島在進軍電商領域的計劃,但以其“挾專精以求變”的風格,誰又知道在下一個十年裏,寶島會帶給行業怎樣的顛覆與創新呢?(記者 李徽)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