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網路媒體交流大有可為
中國經濟網副總編秦海波説,通過這次在臺灣的參訪,對於臺灣網路媒體的發展有兩點感受:一是,臺灣網路的發展與大陸網路的發展基本水準相當,包括當前比較熱的團購,微博業務,在臺灣也處於蓬勃發展的階段。第二點感受是,臺灣網路媒體的最大特徵就是互動,這很清楚地反應出,促進網民參與新聞的選擇和評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編輯原則。
秦海波説,通過這次參訪,感覺兩岸的網路媒體交流、經濟文化交流還有很大的空間和潛力,作為中國經濟網來説,希望可以通過兩個方面來更好的促進兩岸的交流和發展。一是和臺灣媒體能夠有更好的互動交流,包括內容製作、共用等;二是希望和臺灣網路媒體有更加深入的合作,包括共建頻道,關注食品安全、專業的財經資訊等。
秦海波的觀點受到央視網總編助理王華的贊同。王華表示,這次來臺灣,看到了中華民族文化在臺灣的傳承與發展,在與臺灣年輕一代的交往過程中,也看到了他們對大陸的認識和關注,應該説,未來兩岸媒體的合作前景還是很廣闊的。最近五年,通過台灣網的牽線搭橋,央視春節晚會在臺灣的傳播效果非常好,央視網已經和臺灣媒體有了一些合作的基礎和經驗。如何在兩岸交流中多用一些新穎的形式,讓兩岸年輕人找到話題,而且過去的交流主要是主題性、事件性的合作,怎樣把兩岸媒體間的交流常態化,是需要今後思考的一個方向。
新浪網副總編鄧慶旭説,目前新浪的重要業務是推廣微博業務,他在臺灣報紙上看到好幾條來自新浪微博的消息,感覺非常驚訝,這説明兩岸在媒體形態上的發展上,有很多趨同性。他説,今後兩岸網路媒體的合作,還可以在立體形式上有更多合作。
《健康時報》社長兼健康時報網負責人孟憲勵認為,海峽兩岸在健康和醫藥衛生資訊方面的需求方面有相似的背景,如慢性病高發和疾病普遍年輕化的趨向,臺灣的醫療技術很發達,大陸的傳統養生中醫藥的資源也非常深厚,未來媒體應該在這方面做一些具體的交流。《健康時報》積累了大量的健康教育的知識資訊,希望在這方面和臺灣的傳統紙媒和網路媒體進行資源互換,共同探索如何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促使公眾關注健康,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探索豐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新模式。他表示,健康是兩岸人民共同的話題,媒體如果能在這方面真正的給讀者帶來幫助,也是盡到了媒體在兩岸共同發展中的一份責任。
網易網副總編崔穎表示,希望通過交流實現網路的“三通”——兩岸的網路暢通、兩岸的文化流通、兩岸的網友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