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臺灣孔子後裔尋根

時間:2010-03-22 13:41   來源:新華網

3月20日,臺北市大龍小學學生在臺北孔廟春季祭孔典禮中表演佾舞。

  當日,臺北孔廟舉行春季祭孔典禮,2000多名臺灣各地民眾和來自大陸及海外的賓客聚集一堂,共同敬奉中華民族的至聖先師孔子。據介紹,祭孔始於孔子去世後的第二年,最初每年僅秋季一次,至東漢實行春秋兩祭。臺北孔廟除了每年秋季祭孔外,從2008年起推行“春日祭孔 躍動儒風”的釋奠古禮。新華社發(吳景騰 攝)

  新華網臺北3月22日電(記者李寒芳 向建國)“目前臺灣孔子後裔約3000人,正式錄入家譜的有1096人。離開家鄉近300年後回到曲阜,兩岸的孔家終於統一了。”

  在近日于臺北孔廟舉行的春季祭孔典禮上,孔子第75代孫孔祥祺向記者講述了臺灣孔子後裔的尋根故事。

  世界上傳承時間最長的家譜譜牒《孔子世家譜》耗時10年于2009年完成大修,此次修譜前,孔氏家譜不過大修了4次,上一次在1937年。

  1949年,還是學生的孔祥祺輾轉山東、廣州、廈門、澎湖,一路顛簸來到臺灣,任軍職的父親帶著弟弟也隨後抵臺。他們這一支是為數不多把族譜帶到臺灣的孔姓族人。

  1995年4月25日,孔子第75代孫、時任山東曲阜孔子博物院院長的孔祥林到臺灣舉辦“孔子故鄉4000年文物大展”,由此認識了孔祥祺。得遇故鄉宗親,孔祥祺萌發了尋找臺灣孔子後裔的念頭。

  從大陸遷至臺灣的孔子後裔可追溯到清朝康乾年間,早前這些後裔僅被記錄在各支系族譜中,從未被錄入過總譜,聚集屏東的一支是人數最多的大家族。

  搜尋兩三百年來散居臺灣各地的孔氏子孫並非易事。2005年,孔祥祺接任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臺灣分會會長,正式啟動了被形容為“大海撈針”的尋人之路。年過八旬的他在臺灣《聯合報》《中國時報》等報紙上刊登廣告“尋孔”,併發動了“網路搜索”。

  “按照電話簿一個個看過去,看見孔姓就打過去找是不是,有人會懷疑,有人會提出到府來看個究竟。”孔祥祺説。

編輯:董潔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