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記者走進寧夏沙坡頭 了解麥草方格治沙技術

時間:2013-07-30 09:20   來源:台灣網

  中科院沙坡頭沙漠研究實驗站站長李新榮向兩岸記者團介紹沙坡頭治沙技術及成果(台灣網 王文英 攝)

  台灣網7月30日中衛消息 29日,“海峽兩岸記者西北行”聯合採訪團來到寧夏中衛,在中國科學院沙坡頭沙漠研究實驗站採訪了研究站站長李新榮。李新榮向兩岸記者介紹了沙坡頭研究站“以固為主,固阻結合”的沙海防護體系,並重點介紹了沙坡頭髮明的獨特治沙技術——麥草方格技術,這一技術創造了人類治沙史上的奇跡,結束了長久以來“沙逼人退”的困局。

  兩岸記者團還跟隨中衛市有關領導遠赴騰格裏沙漠東南邊緣核心地帶——沙坡頭治沙實驗區,在治沙人員的親自操作下,了解了麥草方格技術的具體實施過程及防風固沙原理,對這一簡單而有效的防沙治沙技術讚嘆不已,臺灣電視臺記者還對技術人員進行了專訪。

  麥草方格,就是把一種廢棄的麥草一束束呈方格狀鋪在沙上,再用鐵鍬軋進沙中,留麥草的1/3或一半自然堅立在四邊,然後將方格中心的沙子撥向四週麥草根部,使麥草牢固地堅立在沙地上。根據大風揚沙的弧線原理,方格四週的麥草正好可以阻擋沙子對方格內的入侵,這樣,就能保證方格內植物的順利成長。

  麥草方格的出現,讓人類第一次以勝利者的姿態站在了流沙面前,也鼓舞了廣大治沙人的鬥志。1958年秋天,當地政府動員了成千上萬的群眾,組織數以萬計的畜力和運輸工具,組成浩浩蕩蕩的治沙大軍,同流沙展開了殊死搏鬥。會戰持續了兩個年頭,在長達40公里的鐵路兩側扎設麥草方格1.6萬畝,封沙育草33.8萬畝。

  這樣的治沙奇跡引起世界的關注。1977年8月,全球沙漠化會議在肯亞首都內羅畢召開,中國代表被請上講壇介紹經驗。當聽完中方代表的“麥草方格”固沙法後,會場長時間報以熱烈掌聲。尤其是看到照片展現的治沙成果,外國專家們不無讚嘆:這麼大面積的流沙被固定,世界上還沒有過,中國人了不起!

  1994年6月5日,中衛固沙林場被聯合國授予“全球環境保護500佳先進單位”光榮稱號。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多德斯韋爾在致電中稱:“作為人類環境的衛士,中衛固沙林場在從事環境保護的艱苦鬥爭中,雖然總是默默地奉獻,不圖回報,但你們的功績舉世公認。”

  中衛市不僅在防風固沙上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還在開發沙漠旅遊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如今沙坡頭景區已是國家5A級景區,吸引著國內外大批遊客,昔日令人談之色變的萬里黃沙已經成為人人嚮往的美景勝地。(台灣網記者 王文英)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