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少數民族頭目長老海南檳榔谷尋“親”

時間:2013-03-21 08:29   來源:中國新聞網

臺灣少數民族頭目長老海南檳榔谷尋“親”

  臺灣葛瑪蘭族頭目潘春福先生和海南黎族阿婆留影 姜梅竹 攝

  阿美族人在景區對歌。 姜梅竹 攝

  臺灣民族頭目長老文化交流團在檳榔谷留影。圖左為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基地牌匾。 姜梅竹 攝

  3月20日,臺灣民族頭目長老文化交流團到海南省保亭縣甘什嶺檳榔谷原生態黎苗文化旅遊區(以下簡稱“檳榔谷”)參觀,找尋瓊臺兩島少數民族生産生活共同的民族特色痕跡。

  檳榔谷景區是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基地。當天,來自臺灣的少數民族同胞在當地導遊的帶領下進行了一次海南本土少數民族文化的“零距離”體驗。

  徒步遊覽在檳榔林地間,保亭縣副縣長傅少強與臺灣民族頭目長老們隨性哼起了“高高的樹上結檳榔谷,誰先爬上誰先嘗”。來自臺灣花蓮縣阿美族頭目張誠重先生滿臉欣喜的説道,再次來到這裡,感覺變化真是太大了,村民的生活生産、文化教育都在不斷進步。可以肯定的是,政府政策對當地少數民族很照顧。

  在參觀黎族五大方言區服飾時,臺灣葛瑪蘭族頭目潘春福先生表示,葛瑪蘭族的服飾顏色以黑白色為主,今天看到黎族的傳統服飾感覺很美,同時發現也是以黑色為底色,頗為親切。

  在參觀途中,阿美族頭目站在黎族傳統腰簍前止步細看,他告訴同行的阿美族姑娘:“在我小的時候,我也見過爺爺編制類似的腰簍”。阿美族姑娘微笑著答道“這樣的腰簍我不會,但我以前會編捕魚的網哦!”隨後兩人都開心的笑了。

  來到黎錦展示區,臺灣賽德克族長老田貴實先生開心地與阿婆合影。他是臺灣部落大學講師,12年前曾經來過檳榔谷,田長老説:“那次我和當地的黎族人民一起吃著腌制的酸魚和菜,那種場景至今回味。”

  田貴實先生是臺灣文面文化的傳承者,為保護傳承紋面文化,自1993年以來,在水泥廠工作的田貴實就深入偏遠山區,訪遍了一千多個泰雅人居住的村莊和部落,他的圖片及研究成果在美國、紐西蘭、加拿大、新加坡等地巡迴展出,“臺灣文面人”歷史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田貴實也因此被譽為泰雅人文面文化的“保護神”。

  他表示,海南黎族和臺灣泰雅人在文化上有很多驚人的相像,兩島文身在很多特質上有重疊,其他方面共同的習俗也很多。田長老説道:“在泰雅人部落我先後找到300多位文面老人,留下了珍貴的文面史料。但臺灣只剩下7位文面老人在世,年紀最小的92歲,最大的已超過百歲。”他向記者展示了一些臺灣泰雅人文身的圖片。

  檳榔谷景區有關負責人表示,作為海南省首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景區將繼續致力兩島交流,促進兩島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姜梅竹)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