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官員:兩岸在農業市場方面有合作空間

時間:2013-03-07 15:11   來源:台灣網

  農業部總經濟師畢美家在臺盟、臺聯界別分組討論時表示,兩岸在農業市場方面有相當廣闊的合作空間。(台灣網 于斯文 攝)

  台灣網3月7日北京消息 7日上午,農業部總經濟師畢美家參加臺盟、臺聯界別聯組討論,並就兩岸農業交流合作及民眾關心的農産品、食品安全問題,與臺籍委員交換意見。畢美家表示,兩岸在農業市場方面有相當廣闊的合作空間。

  在談到兩岸農業産業交流合作時,畢美家表示,兩岸農業合作是互利互惠的,具備優勢互補的基礎。近年來,兩岸農産品貿易規模日益擴大,農業交流合作不斷升溫。大陸已成為臺灣農産品的第二大出口市場,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臺灣農業創業園成為臺商的投資熱土,同時,臺灣現代農業的組織化機制、保障食品安全的管理辦法也正是大陸方面所亟待學習和加強的。可以説,兩岸在農業市場方面有相當廣闊的合作空間。

  在談到農産品時,畢美家表示,改革開放短短三十年來,我們從貧窮走向溫飽,又逐步邁向小康社會,農産品、食品品質要達到營養、安全、綠色的高標準,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有的人説對我們中國大陸的奶粉不抱任何信心,有的人説給我們的農産品品質打零分,我認為這些話都是不負責任的。”畢美家表示,目前我國的農産品安全已有相當的進步,劇毒農藥已基本淘汰,使用的都是高效低殘留農藥,從源頭上保證了農産品的品質。每年,農業部都會同相關部門攜手開展打假行動,保證農業生産資料的投入品合乎標準。

  同時,畢美家也承認,作為農業主管部門,在工作上的確有瑕疵,未來要努力進行改進。“但是中國農産品要達到歐美的高標準還有一段路要走。”他表示,農産品、食品安全問題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從生産源頭到各個層級的管理都需要做大量細緻的工作。“我們農産品的品質總體上越來越好,合格率已經達到97、8%,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想要一步達到100%是不現實的”,畢美家説,“這不是推卸責任”,“農産品、食品安全出了問題,我們工作人員壓力都大得很。”

  在談到兩岸農業産業交流合作時,畢美家表示,兩岸農業合作是互利互惠的,具備優勢互補的基礎。近年來,兩岸農産品貿易規模日益擴大,農業交流合作不斷升溫。大陸已成為臺灣農産品的第二大出口市場,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臺灣農業創業園成為臺商的投資熱土,同時,臺灣現代農業的組織化機制、保障食品安全的管理辦法也正是大陸方面所亟待學習和加強的。可以説,兩岸在農業市場方面有相當廣闊的合作空間。

  畢美家表示,針對兩岸農業合作,農業部已制定了“2012-2016年農業部對臺農業規劃”,並下發到各省市自治區的農委、農業廳,未來將進一步推進與臺灣農業的各項密切合作,互利互惠創造雙贏。(台灣網記者 于斯文)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