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百歲老兵尋親 折射兩岸悲歡離合

時間:2012-11-01 15:38   來源:你好臺灣網

  日前,大陸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放了一段在臺北街頭的隨機採訪。百歲抗戰老兵陳光華對著鏡頭説:“年輕時最看重的就是當兵,跟日本打仗。最遺憾的,就是沒有回大陸。”節目播出後,老人“遺憾沒回大陸”的話牽動兩岸。老人在訪談中只説自己老家在江西,沒有提供更多資訊。節目播出第二天,江西宜春市有多位民眾稱這位老兵是自己失散多年的親人。臺百歲老兵跨越海峽尋親的背後,折射出兩岸關係幾十年跌宕起伏給民眾帶來的悲歡離合。

  兩岸關注:敬重保家衛國英雄

  陳老兵尋親的事情被報道之後,兩岸民眾都很關心。這一方面反映出大家對陳光華老人的尊敬。陳光華老人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説:“年輕時最看重的就是當兵,跟日本打仗。”這種尊敬正是對抗日英雄的肯定,是對那些為中華民族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們的尊敬。作為一名抗戰老兵,老人理應受到這種尊敬。不僅抗日英雄,所有為中華民族做出貢獻、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付出過的人,他們都會受到所有中國人永遠的尊敬和銘記。

  另一方面,大家對陳光華老人晚年生活也非常關心。陳光華老人説,他“最遺憾的,就是沒有回大陸”。大家都希望能夠幫助老人找到親人,讓老人能在親人的陪伴下頤養天年。

  多人認親:臺老兵生活縮影

  據報道,陳光華老兵尋親的節目播出之後,有好幾位大陸民眾來認親。宜春高安市獨城鎮三皇村的幾位老人看過視頻報道後一致説,老兵是他們村的人。宜春豐城市民陳長壽也説陳光華可能是自己失散70多年的親叔叔。還有多位宜春樟樹市的網友表示,陳光華老人是他們失散多年的親人。

  陳光華老人的故事是當年隨國民黨敗退到臺灣的數十萬軍人在臺灣生活的縮影。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有著許許多多相似的故事,1949年國民黨退守臺灣島,期間跟隨遷移的還有一百多萬軍人及家屬。當中不少是還未到弱冠之年的懵懂小夥,並不知道這一去就踏上了不歸路。這場突如其來的大撤退,讓臺灣多了一百多萬名背井離鄉的遊子,也給大陸留下了一百多萬個支離破碎的家庭。所以,有關陳老兵的採訪片斷一播出便吸引了千萬觀眾的注意力,或許大家都有過這樣一個親人,可惜至今杳無音訊。此時,熱情,親情都與金錢無關,只是內心的思念與共鳴。

  尋親故事:折射兩岸悲歡離合

  陳老兵的故事通過網路傳到島內,也引起廣泛關注。有臺灣媒體找到了陳光華老人,報道説,他曾經回過大陸,但因找不到親人,只好打消了返鄉度晚年的念頭,依舊回到臺北,靠唱京劇解鄉愁。像陳光華這樣的老人在島內為數也不少,他們離開大陸,這一走就是幾十年,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臺灣方面才開放老兵回大陸探親。雖然解了老兵的思鄉之苦,但兩岸畢竟已隔絕了數十年,人事景物不復當年,即使回到故鄉,也因時間倉促難覓親人蹤影,不少老兵只能遺憾而歸。同時由於這些老兵沒錢、沒文化、沒技能,老兵們不受臺灣本地姑娘青睞,不少都是孤獨一生,無人送終,落葉歸根更是天方夜譚。陳老兵的經歷是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造成的悲劇。

  未來思考:不要再留遺憾

  一位臺灣抗戰老兵的尋親故事可以折射出兩岸關係幾十年發展給兩岸民眾帶來的悲歡離合。這樣的尋親事件能夠非常迅速的在兩岸間傳播,引發如此廣泛的關注,這本身就是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一種體現。所以,未來兩岸關係還要堅定地沿著和平發展的方向走下去,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兩岸都要相向而行,絕不能背道而馳。陳老兵這樣的悲劇在今天和未來的兩岸都不能再重演,我們不能等我們年老了,給我們自己留下遺憾,給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遺憾。(通訊員 趙文)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