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問赴臺遊之四:兩岸民眾增信釋疑還能做什麼?

時間:2013-07-25 09:4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陸居民赴臺遊規模日漸擴大,人來人往愈發尋常,旅遊已成為大陸居民赴臺交流的主渠道。不過,增信釋疑的兩岸民間交往,不會止步于赴臺遊。

  赴臺遊拉近兩岸民眾心理距離

  回望1984年,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在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由奚秀蘭演唱後,在大陸開始廣為傳唱。雖然歌曲不是真正的臺灣民謠,但“高山青,澗水藍”構成大陸人對臺灣最初的流行想像之一。

  在兩岸共同努力下,2008年7月,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正式啟動。由封閉到開放,大陸普通民眾借助赴臺遊對臺灣和臺灣人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兩岸普通民眾的心理距離拉近了。

  有港媒評論説,兩岸曾老死不相往來,導致民眾存有誤解和隔閡,而當大量的陸客踏上臺灣土地,無拘無束與當地人接觸交談,雖然不能説隔膜已全部衝破,但雙方誤解正逐漸消除。

  也有媒體説,兩岸隔絕數十年,人為的政治操作種下太多誤解和成見,但民眾有朝一日對面相逢,卻可以迅速拋開政治語言,重拾樸素情感。

  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北京辦事處主任楊瑞宗日前接受中新網視頻訪談,講述了一個真實故事:一名大陸游客因為暈車,坐在阿里山的路邊休息,旁邊一家店的老太太主動端出清粥請這位大陸游客吃,令大陸游客十分感動。

  楊瑞宗表示,兩岸各有優缺點,希望透過兩岸交流,雙方共同學習對方的優點,改進自己的缺點,然後共同進步,“我覺得這才是兩岸交流最終的目的,大家共同進步。”

  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會長邵琪偉日前在2013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圓桌會議上則説,一路走來,我們深深體悟到,兩岸旅遊交流合作推動了兩岸經濟社會共同發展。

  大陸方面對兩岸交流多有著墨

  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無論是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吳伯雄,還是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中央對臺工作會議和海峽論壇上致辭,屢次提及了這一點。其中的社會基礎,即包含了民意。

  大陸方面對於包括民間在內的兩岸交流多有著墨。2月的中央對臺工作會議提出,各地各部門要圍繞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這一主要任務,更加積極有為地做好今年對臺工作,穩步推進兩岸關係全面發展。會議要求,要進一步促進兩岸人員往來,深化文化教育等各領域交流,擴大兩岸基層交流。

  習近平6月會見吳伯雄時表示,在兩岸關係大局穩定的基礎上,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有著廣闊空間。兩岸雙方應該為深化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領域合作採取更多積極舉措,提供更多政策支援,創造更加便利條件,以拓寬合作領域,提高合作水準,産生更大效益。

  俞正聲在第五屆海峽論壇大會上也表示,希望兩岸各領域、各界別、各行業的民眾擴大交往、密切接觸,增進理解、消除隔閡,加強合作、互利共贏。對於部分臺灣同胞對大陸缺乏了解甚至存在誤解,對發展兩岸關係存有疑慮,我們理解和體諒,並以足夠的耐心做好化解工作。

  福建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原所長吳能遠曾對中新網記者表示,兩岸關係問題,民意是重要的基礎。兩岸之間要真正穩定、不可逆轉、持續地推動和平發展,取決於兩岸人民更加地相互了解,誤解更少,也取決於兩岸人民共同拋棄過去冷戰時代存在的一些敵意。

  今年伊始,臺灣官方“大陸委員會”公佈民調,高達76.4%民眾支援臺灣當局進一步深化兩岸各項交流,以增進兩岸民眾的相互了解。臺灣聯合報5月民調結果也顯示,民眾對推動兩岸交流滿意度達到44.9%,顯示臺當局推動擴大與深化兩岸交流政策受到民眾肯定。

  兩岸民間交流的探索與期待

  兩岸民間交流,海峽論壇可謂一大探索。該論壇自2009年至今,已經舉辦五屆,成為大陸方面認可的兩岸機制化交流四大平臺之一。回顧第一屆海峽論壇,時任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説,“兩岸交流歸根到底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流”。五年來,已有約5萬人次臺灣同胞參與論壇,大多數來自基層、來自臺灣中南部的“草根”民眾,涉及層面逐年擴大。

  而兩岸經貿合作則令民眾在利益上有所分享。商務部臺港澳司6月公佈數據説,今年1-5月,兩岸貿易額同比增長41.5%。臺灣已是大陸第四大進口來源地和第七大貿易夥伴,大陸對臺灣而言是最大貿易夥伴,臺灣主要貿易順差也來自於大陸。兩岸企業家峰會理事長曾培炎曾評價,兩岸經貿往來從無到有,長足發展,既促進大陸經濟繁榮,也給臺灣經濟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從民間著手探討政治對話亦已鋪開,成為民間交流的特殊形式。僅在6月,便有接連三場研討會舉行:“北京會談”兩岸關係研討會探索兩岸政治關係安排;“築信研討會”上,兩岸退役將領和專家學者圍繞兩岸軍事議題進行研討;“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在香港舉行。

  在中新網記者採訪過程中,受訪者表達了希望擴大兩岸民間文化交流的期待。

  正在武漢讀大二的學生胡楊表示,在旅遊期間,發現臺灣的大書店非常好,有很多原版書籍,如果能把這些原版書和音樂CD引進到大陸就好了。

  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研究生劉飛對臺灣的中華傳統文化研究非常感興趣,他表示,學術交流應該成為兩岸民間交流的重要方式。

  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曾添對記者説,即使當下經濟交流和旅遊交流已經非常成熟,我們也能有很多文章可以做。在很多文化領域,我們向世界彰顯”我們是一家人”,是具有可操作性的。(王棟)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