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報:兩岸政治談判不等於統一談判 終須面對

時間:2013-05-07 08:33   來源:環球網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25日評論文章,原題《兩岸政治對話的穩妥之道》,全文摘編如下:

  回顧過去的經驗,當1997年海基、海協恢復中斷了兩年的互動時,大陸提出開展兩岸政治對話,臺灣領導人李登輝給予正面回應,促成了1998年突破性的汪辜上海會晤,兩位先生也進行了兩岸前所未有的政治對話。

  開展“兩岸民間政治對話”,是最近大陸方面透過海協會高層人事改組時,所釋放的強烈信號。新任會長陳德銘説:“海協會支援兩岸學術機構和有關人士開展有關政治問題的交流、研討,支援兩岸民間政治對話”。在此之前,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説:政治難題“由兩岸民間開始對話”。

  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後,海峽兩岸所恢復的制度性協商,秉著“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原則進行,相當順暢,雙方簽署了18項協議,許多重要的經濟性議題也仍在緊鑼密鼓地推進。

  但是如果長期“只經不政”,兩岸經濟議題中所涉及的政治問題一直不得其解,恐怕連經濟合作互利的深入,都會受到負面影響,也將難以處理臺灣對於擴大國際活動空間的需求。

  回顧過去的經驗,當1997年海基、海協恢復中斷了兩年的互動時,大陸提出開展兩岸政治對話,臺灣領導人李登輝給予正面回應,促成了1998年突破性的汪辜上海會晤,兩位先生也進行了兩岸前所未有的政治對話。而在李登輝第二個任期內,他的幕僚群曾就兩岸政治談判的可行性與方法,進行了密集研究。

  兩岸的政治問題不可能永遠回避,終須面對,而政治對話不等於政治談判,政治談判也不等於統一談判,重點在於如何達成互利雙贏。從2012年以來,大陸方面對於兩岸協商的原則,已不提“先經後政”,只提“先易後難,循序漸進”,這是非常值得臺灣方面重視的動向。

  在兩岸政治性議題尚無條件納入兩岸協商的形勢下,由“民間先行、學術開路”,是否為不急不緩的方式,值得臺灣各界思考並增強自信,以茲因應。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