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蘆山地震兩岸情深 汪辜會談奠定和平基石

時間:2013-04-28 13:36   來源:台灣網

  420四川蘆山強震後,臺灣同胞在第一時間給予支援和慰問,並持續給予災區最大的愛與關懷,令人感動。兩岸同胞在歷次危難中彼此扶持、肝膽相照,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扶危濟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美德和兩岸血濃于水的同胞愛。今年4月27—29日正值“汪辜會談”20週年,在此值得紀念的日子,兩岸專家學者及輿論媒體紛紛寄語,肯定汪辜會談的成就及歷史意義。再來觀察島內,本週,民進黨救扁又在臺灣上演。扁案發生四年這檔事幾乎時不時就上演,已經造成了臺灣大眾的“審美疲勞”。更有臺媒直言民進黨惡性不改,死抱陳水扁,逐漸走向幫派化。 

  不拋棄、不放棄——臺灣同胞救災盡展大愛

  四川省蘆山“420”7.0級強烈地震造成近200人遇難、逾萬人受傷。這場突如其來的天災牽動了海峽兩岸人民的心。兩岸同胞攜手互助、患難與共的手足情讓人感動。臺灣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紛紛向災區同胞表達關切和慰問,並派出了救援隊、醫療隊前往災區救援。臺灣社會知名人士、企業和民間團體,通過海峽兩岸關係協會、中國紅十字會、中華慈善總會,還有受災省市政府等,向地震災區捐贈了大量的資金和食品、藥品、醫療器械等物資。 

  臺灣演藝界紛紛表達對地震災區的關心,有人解囊、有人用微博轉發相關訊息與祈福。臺灣媒體關注震災之餘,還進入災區深入採訪,用文字和圖像傳遞著災難中的正能量。臺灣《中國時報》記者21日清晨便從雅安市南端幾經曲折,進入蘆山縣城,及時發回現場報道。在島內媒體拍攝的鏡頭中,搜救人員隨時在與死神賽跑,不但要隨時面臨落石的威脅,有時還要靠著雙手,從瓦礫堆中挖出傷員…… 

  資深媒體人鄭庸22日表示,四川雅安強震牽動著兩岸同胞的心。災難無情,同胞有愛。兩岸親情在災難面前更顯珍貴而特殊。 

  臺灣《旺報》26日刊載臺大臺陸學生交流會學術部長蔡尚謙的文章指出,島內各大學內亦學生組織自發性地校內擺攤,進行慈善募捐,長期相處後所積累的好感與善意,在重大災害發生時,更是以實際行動來證明了厚實而堅固的情誼。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所副教授石正方25日刊文表示,兩岸應在和平發展利好形勢下,乘勢而進,加快推進在自然災害預警及緊急救援以及災後重建領域的互助合作。 

  香港《大公網》23日表示,在災難發生後,捐款捐物固然重要,但最珍貴的還是那份兩岸中華兒女在危難之際體現出來的同胞愛和手足情。這不僅是中華民族團結互助、共克時艱的精神力量,也將成為兩岸同胞相互扶持、攜手合作、共同開創兩岸關係美好未來的強大動力。 

  不拋棄、不放棄——災難來臨時,“我們都是雅安人”,絕不只是一句口號。本網刊發時評指出,在這股強大的後方援助力量中,來自海峽對岸的分支不容忽視。 

  “汪辜會談”20週年紀念:兩岸邁入和平征程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在海協會的倡議和積極推動下,經過海峽兩岸的共同努力,備受注目的第一次“汪辜會談”在新加坡正式舉行。“汪辜會談”是在兩岸兩會于1992年達成的“九二共識”的基礎上舉行的,是海峽兩岸高層人士在長期隔斷之後的首次正式接觸,是兩岸走向和解的歷史性突破,是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今年是“汪辜會談”20週年,20年彈指一揮間,回首廿年前的汪辜會談,不僅僅在於尊重兩岸共同的歷史,更在於總結經驗教訓。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李振廣表示,回顧20年來的兩岸關係發展歷程,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説,兩岸關係能夠發展到和平發展階段,當年的汪辜會談厥功至偉。而汪辜會談所確定的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原則與方向對於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鞏固與深化依然有著現實的意義。 

  臺灣《旺報》26日發表短評指出,20年來兩岸逐漸走到今天全面性和平發展的地步,是立足在“汪辜會談”基礎上獲致的成果,兩人所遺留下來的智慧資産仍有待兩岸共同努力。 

  香港《大公報》25日表示,“汪辜會談”所蘊含的成功經驗及豐富內涵,不僅未被世人遺忘,反而成為滾滾歷史長河中永不褪色的亮點,對當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仍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 

  “金甌久分終必合,兩岸貴和避干戈。”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李理指出,“汪辜會談”已經過去了20年,而這20年的歷史經驗也充分證明,海峽兩岸同文同種、血脈相連、和平發展互利共贏是唯一正確的方向,合作交流、平等協商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唯一正確路徑。相信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都會認識到,自古盛世處安定,振興中華應同責的道理,最終通過海峽兩岸的中國人民的共同努力,實現國家的終極和平與統一。 

  綠營蠻橫“救扁”——不知進退 流氓習氣難改

  日前,陳水扁被移送至臺中培德醫院療養,此舉措令民進黨焦急,甚至不惜上演“鬧劇”。民進黨“立委”糾眾踹爆“法務部長”辦公室木門,公然辱罵。 

  香港《大公報》24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民進黨暴跳如雷、興師動眾的模樣實在可笑。民進黨依然大吵大鬧,不知進退,只會成為被嘲笑的丑角。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27日表示,民進黨很難擺脫幫派格局。民進黨成立迄今已有27年了,除了陳水扁以臺灣地區領導人兼任黨主席時期是定於一之外,黨內的權力運作大都是走派系共治的路子,現任的黨主席蘇貞昌亦復如此。 

  香港中評社26日指出,民進黨一再死抱陳水扁,等於説民進黨根本不願與扁徹底切割,也等於説民進黨仍然與陳水扁代表的貪腐形象繼續捆綁,外加上長期政治流氓的習氣難改,民進黨若不肯真正反省並改正,只能不斷自我設限,自我束縛。 

  臺灣《中國時報》23日刊文分析,陳水扁除了為他自己的犯行誠懇道歉認錯,還有第二條路嗎?若扁家不此之圖,還對激化藍綠對立的“飛踢法務部長辦公室大門”滿心感懷,認為這是民進黨在全力救扁,那就真的太傻太天真了。(高斯斯)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