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海峽兩岸貿易及臺灣對外貿易格局新變化

時間:2013-03-22 10:17   來源:台灣網

  華廣網今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的評論文章分析海峽兩岸貿易格局新變化。文章指出,海峽兩岸貿易及臺灣對外貿易區域格局正在發生新的變化,並將進入一個新的重要轉折期,未來發展動向與趨勢值得我們密切關注。

  全文摘編如下:

  近年來,兩岸貿易發展出現一些新動向、新趨勢。其中臺灣出口市場呈現“陸消美長”、進口市場卻呈現“日消陸長”的態勢,即臺灣來自大陸的外銷訂單有所下降,美國有可能取代大陸重新成為臺灣最大的外銷訂單來源地;臺灣在大陸市場的佔有率有所下滑,但來自大陸的進口比重有所上升,大陸可能取代日本成為臺灣最大的進口來源地,顯示兩岸貿易與臺灣外貿區域結構正在發生新的變化。

  近年來,儘管臺灣對大陸(包括香港)出口持續增加,但趕不上大陸外貿增長速度,臺灣對大陸出口市場的比重開始下降,從2010年的41.1%降到2012年的39.4%,首次降到40%以下,其中對大陸出口比重降到26.8%。與此相關,新世紀初以來,臺灣産品在大陸市場的佔有率呈現持續下降趨勢,已從2002年的12.9%降到2012年的6.5%,十年幾乎下降了一半。

  作為臺灣外貿出口重要指標的外銷訂單結構也出現變化,呈現“陸消美長”態勢。2012年10月,美國取代大陸(包括香港)成為臺灣最大的外銷訂單來源地。隨後,臺灣來自美國與大陸的外銷訂單略有消長,雙方基本持平。2012年全年觀察,臺灣來自大陸的外銷訂單比重為25.4%,與上年相比衰退0.8%;來自美國的外銷訂單比重為24.3%,與上年相比增長6.7%,呈現“陸消美長”的態勢。隨著大陸經濟環境變化、臺灣外資外移以及美國再工業化戰略的推動及製造業回流,未來美國取代大陸成為臺灣最大的外銷訂單來源地是有可能的,至少兩者會並駕齊驅。

  不過,大陸在臺灣進口市場的地位則有所上升,今年有可能取代日本成為臺灣最大的進口市場。長期以來,在臺灣對外貿易進口地區結構中,日本一直佔有統治地位,1990年前後佔了臺灣進口總額的30%以上,是臺灣最大的進口市場。這是臺灣對日本經濟技術高度依賴的表現,即使臺灣當局曾多次試圖改變這一現象,但均以失敗告終。

  近20多年來,兩岸貿易發展較為迅速,大陸早已是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最大出口市場與臺灣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地,但卻不是臺灣最重要的進口市場。這主要是受臺當局對大陸進口貿易政策管制的限制,大陸對臺出口受到限制。

  隨著ECFA的簽署實施與兩岸經貿合作的全面開展,大陸對臺出口有所增加,已連續兩年超過400億美元。而日本在大地震與核災之後,對臺灣出口增長放慢甚至下降。在這種背景下,臺灣來自大陸與日本的進口比重則呈現“陸升日降”的態勢。據臺灣統計,2012年臺灣來自大陸(包括香港)的進口比重達到16.1%,來自日本的進口比重17.6%,兩者僅相差1.5%。2013年以來,這一差距持續縮小。今年1-2月,臺灣從大陸(包括香港)的進口比重為15.5%,已接近來自日本的進口比重15.9%。按目前兩岸貿易與臺日貿易態勢,大陸有望在今年內取代日本成為臺灣最大的進口市場。這標誌著兩岸貿易關係日益密切,臺灣對日本市場的依賴有所下降,對大陸進口市場的依賴持續上升。

  種種跡象顯示:海峽兩岸貿易及臺灣對外貿易區域格局正在發生新的變化,並將進入一個新的重要轉折期,未來發展動向與趨勢值得我們密切關注。(王建民: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