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臺灣當局重新佈局兩岸事務機構的關鍵人事,不斷增進兩岸交流深度,大力尋求互設兩岸辦事機構,努力促進大陸赴臺人員的保障機制,以進一步深化鞏固兩岸交流合作的成果。馬當局推出一系列開放的兩岸方面措施,既是為順應島內渴望擴大兩岸合作的主流民意,也是為應對民進黨在兩岸政策方面可能出現的新變化,對擴大兩岸同胞共同利益,深化兩岸同胞的感情融合,轉化島內保守民意具有正面意義
多管齊下推動兩岸交流步伐
今年初馬英九成功連任後,繼續將開放務實的大陸政策作為其施政要點,尤其在進入下半年後,馬當局連續在兩岸交流方面打出漂亮的“組合拳”,受到外界廣泛矚目。
一是對兩岸事務機構重要人事“大換血”。9月,馬英九換掉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但已屆退休年齡的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和長期備受質疑卻長達4年在任的“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大膽啟用無兩岸事務經驗卻勤奮任事的原國民黨秘書長林中森接替江丙坤,由政治資歷不深但年輕有為的原“國安會諮詢委員”王郁琦接替賴幸媛,順利完成了對大陸事務的關鍵人事佈局。
二是持續減少兩岸交流限制。首先,馬英九要求“行政院”通盤檢討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並在國民黨中常會上向黨籍“立委”積極倡導修法,這是馬連任後首次在完善兩岸立法上踏出具體的一步。其次,降低陸生、陸資的赴臺限制。馬明確表示,減少招收陸生的條件,曾經設置的“三限六不”政策也會調整。馬要求進一步放寬第四波陸資入臺的限制,以增加臺灣經濟活力。“經濟部長”施顏祥亦指出,在不影響臺灣安全及就業前提下,將“儘量解除對陸資的不必要管制,開放幅度不會太小”。第三,馬當局期盼進一步擴大ECFA效益,在早收清單已簽署1/5的情況下,加快與大陸共同完成剩餘4/5的清單內容。同時,爭取在年底與大陸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定”。
三是提出加緊與大陸互設兩岸辦事機構。馬英九在“雙十講話”裏明確提出研議兩岸互設辦事機構,“陸委會”及海基會迅速展開行動。新任“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表示,“正在研究兩岸互設官方身份的辦事機構”。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更是一上任便來大陸展開“精進之旅”,重點就兩岸兩會(大陸的海協會與臺灣的海基會)互設辦事處進行討論。林認為,兩會互設辦事處本有共識,且主要涉及技術性事務,“難度較低,爭取明年能有所成”。
四是強調保障大陸在臺人員平等權益。一是關懷大陸配偶。馬英九表示,外籍配偶在臺獲取身份證僅需4年,而大陸配偶長達6年,未來應比照外籍配偶辦理,並且不應將獲取身份證與陸配工作權相掛鉤。二是保障陸生基本人身權益。馬提出應將陸生納入“全民健康保險制度”,使其享有基本的醫療保障權。三是提供陸客優質服務。馬強調,為增強臺灣對大陸游客的吸引力,應不斷改進旅遊服務品質,增強陸客旅遊安全。
意在擴大對民進黨的優勢
馬當局近來頻打“兩岸牌”,主因是為不斷擴大兩岸執政成果,彌補民生施政不足,拉大對民進黨兩岸政策的優勢,以為未來選舉爭取民意支援累積能量。
首先,為深化鞏固兩岸交流成果,順應期盼兩岸開放交流的主流民意。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大幅改善,為島內民眾帶來眾多的“和平發展紅利”,支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成為島內主流民意。馬英九在首屆任期已有的兩岸交流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兩岸合作的廣度、寬度與深度,就是希望借此爭取更大的經濟效益,使更多的島內民眾獲益。
其次,為彌補民生施政不足,拉抬島內相對低迷的支援率。馬英九連任後,受困于國際經濟大環境不佳及部分民生施政失誤,導致民眾“經濟無感”、“公平失衡”強烈。為此,馬當局極力擴大兩岸合作,既盼以兩岸亮眼的政績轉移民眾對內政不滿的焦點,又希冀以實際經濟利益補足島內民生,從而爭取儘快走出民調支援率的低谷。
再次,為降低民進黨的緊逼壓力,保持兩岸政策主導權。國民黨始終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從而開創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良好局面。但日前,民進黨在蘇貞昌帶領下有意展現“務實理性”的一面,尤其是前“行政院長”謝長廷登陸後在島內産生巨大反響,甚至有媒體認為謝的兩岸論述“與國民黨很接近”。面對民進黨出現的新態勢,國民黨必須作出強有力回應,以實際行動推進兩岸交流合作,向島內民眾展示其才是真正具有處理兩岸關係能力的政黨,爭取保持甚至拉大對民進黨兩岸政策的優勢。
效果積極未來前景可期
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步入“深水區”的形勢下,馬當局主動深化兩岸交流成果,將為兩岸共同推動現有良好的局面打下強心劑,有助進一步增強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和感情融合,持續保持對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的壓力。
其一,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入鞏固深化階段注入新活力。馬當局頻頻加強兩岸合作,彰顯兩岸關係對島內政局發展的重要影響力,有力反擊了部分島內輿論“唱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質疑馬當局在兩岸關係邁入“深水區”後不敢再向前的論調,將有助為兩岸雙方就確立和鞏固一個中國框架形成更為清晰的認知和一致立場,從而為兩岸關係向前發展提供更強大的動力,開闢更寬廣的道路。臺《聯合報》指出,馬當局的密集動作“不僅增添了大陸繼續堅持現有步伐的信心與動力,也使臺灣民眾更看好未來的兩岸關係”。
其二,有助持續釋放“和平發展紅利”,增進兩岸民眾的感情融合。馬當局繼續深化經濟層面的合作,將為加快推動兩岸ECFA後續商談及金融、産業合作等掃清障礙,勢必將使“和平發展紅利”不斷增大,惠及更多的普通民眾。同時,馬有意加強文教、社會等領域的交流,呼應了大陸方面的期待,勢將鼓勵更多的兩岸同胞尤其是臺灣同胞投身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潮中,有助兩岸夯實文化基礎,提供精神支撐,從而進一步深化兩岸同胞對同屬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認同。
其三,有助強化對民進黨的壓力,為壯大反“臺獨”民意創造有利條件。雖然民進黨在兩岸交流層面出現一定轉化,但其“臺獨”立場並未轉變,而馬當局在謝長廷登陸後出招應對,再一次證明唯有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才是保持兩岸關係正確方向的首要關鍵。這勢必讓國民黨在深化岸關係上更有信心與決心,從而有助國民黨長期保持對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的高壓態勢,客觀上亦將不斷增強島內反“臺獨”的聲音。臺《中國時報》稱,馬當局在兩岸關係上不斷取得成果,“再次向民進黨展示了其在兩岸方面的強勁肌肉,倘若民進黨仍抱不改變‘臺獨’立場而能與大陸合作的僥倖心理,還將在與國民黨對決的重大選舉中差最後一里路”。(社科院臺灣研究所 呂存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