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對渡,今年更精彩。
從今年對渡節的內容看,無論是與往屆相同的海上潑水、賽龍舟,還是特有的紅磚學術研討會,無不透出濃濃的文化味。
國際文化研究大師薩繆爾 亨廷頓曾説,文化的實質,其實就是回答“我是誰”、“我從哪來”這兩個問題。文化是根,是流淌、融匯在人血液裏的東西。兩岸的對渡文化,是閩南文化的一個集中體現,其背後的文化認同,傳遞出來的,是兩岸同胞血脈相連這一不變的客觀存在。
當前,一個公認的事實是,臺灣文化主要源自閩南文化,而閩南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臺灣文化之根。如果説臺灣文化是片片綠葉,那麼,中華文化就是這綠葉下面盤根錯節、厚實發達的根系所在。
兩岸文化交流必須依託載體來進行。而兩岸對渡,是一個存在了近100年的、閩臺民眾共有的習俗。百年來,石獅蚶江與臺灣鹿港隔海相望,兩地的人們共同守望著這個悠久的節日。對渡節,是一個絕佳的交流載體,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背景下,這個載體正綻放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
和經貿、旅遊等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交流相比,類似對渡節這樣的兩岸文化交流看似虛擬,卻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具有巨大的同一性,它可以超越地域、政治、意識形態、時代的局限,透過這些民間習俗活動,越來越多的兩岸民眾正在認識到,兩岸關係密不可分。
隨著後ECFA時代的到來,兩岸經貿交流正向縱深推進,這在物質層面將兩岸的關係拉得更近,同時也為兩岸深層次的文化交流創造了條件。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兩岸對渡節,正歷久彌新,光彩照人。(記者 何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