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看大陸:被遺忘的北方之都

時間:2011-10-20 10:5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0月19日電 臺灣《旺報》今日刊文《臺灣人看大陸 被遺忘的北方之都》,作者來自臺灣,親身遊歷了大陸許多城市之後,對走過的城市進行了對比。作者對天津情有獨鍾,不禁感嘆“走一趟(天津)五大道,就是半部的民國史。”

  全文摘編如下:

  大陸擁有最多租界區的城市,除了上海外,更重要的是遠在華北的天津。1860年《中英法北京條約》簽訂後,包含英、美、法、德、俄、義、奧、比、日,都陸續在天津設有租界區。也因為有了9國租界,天津的街景與大陸許多城市有很大的不同。

  對比北京寬廣而筆直的各條大道。走在天津市區,永遠不知道自己面對的是哪個方向,也很難記清楚自己走的到底是哪一條路。天津的路太複雜,特別是在原先的各租界區範圍內。大致來説,天津市區東西向的馬路叫做“道”,例如鞍山道等;南北向的馬路則叫做“路”,例如大沽南路等。但這個“道”和“路”分界也不是絕對的。俗話説“天津人吃飽了不分東西南北。”,這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天津的路太彎、太多、太複雜,甚至還充滿了單行道。一條南京路從頭走到尾,就會發現自己已經轉了好幾個彎。

  自溥儀、袁世凱以下,所有民國初年的政商名流,幾乎都在天津有自己的一棟洋房,中國的現代化和洋務運動,可是説是由天津開始。中國最早的鐵路、電報、電話、郵政、採礦、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的建設,天津有著不容忽視的歷史地位。

  民國初年時,天津的現代化程度更是遠勝北京。因此,北洋政府的高官顯貴和滿清遺老們,紛紛把天津當作度假和休閒之處。在工作空閒或者在野的時期,就離開北京到天津休養度日。用今日的話講,天津也因此有了中國最早的“豪宅區”。除了袁世凱、曹錕等人的故居,以及梁啟超著名的“飲冰室”位於天津火車站附近的河北區之外,大部分的名人故居都集中在和平區的“五大道”上。

  然而,非常可惜的是,雖然天津市政府在近幾年將此劃定為“五大道歷史文化街區”,並設有遊客中心和提供導覽、租借自行車等服務,但真正能夠入內參觀的建築是寥寥無幾。少數名人故居被開闢成昂貴的餐廳,例如外包給天津著名的狗不理包子作為“貴賓樓”待客之用,更有甚者,如同天津河北區和其他地區的歷史建築一樣,被各種政府機關和各類機構作為辦公、甚至居住之用,非常可惜。

  像“五大道”這類的歷史建築,是全民可以共有共用的珍貴歷史遺産。走一趟五大道,就是半部的民國史。如果當局能夠善加規劃,即便只是開放部分建築、有償或無償給國內外民眾參觀,可能都比現有的利用方式更佳。甚至,如果有心將“五大道”部分的歷史建築內部加以整修、並整理為名人故居相關的博物館,除了能有助於天津的觀光産業發展,還可以達到文化和教育的目的,可以説是一舉多得。天津能有這麼多珍貴的近代歷史遺産,知名度卻不若上海、以及武漢等其他曾經擁有租界區的大陸城市知名,勢必得要再多加把勁,並期待天津能夠重回早日的榮光。

編輯:白皛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