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光佛緣牽兩岸 客家人情似故鄉

時間:2012-11-27 13:15   來源:新華網

  21年前,供奉“客家守護神”定光佛的臺灣淡水鄞山寺住持胡俊彥經過多年尋覓,終於在閩西山區武平縣找到了祖廟均慶院。胡俊彥一行不僅了卻了平生夙願,也重新牽起中斷多年的兩岸定光佛緣。

  近日,臺灣15個參訪團的160多名客家鄉親來到均慶院,與大陸各界人士共同參加第二屆海峽兩岸定光佛文化旅遊節,將兩岸定光佛文化交流推向新高潮。

  開幕式上,慈航普度、緣聚眾生、普照萬方、繞境巡安4個篇章的“佛光普照”客家民俗風情表演激蕩人心;擊鼓鳴鐘、恭讀拜文、敬獻花籃、敬香禮佛、祈福法會,定光佛祭典朝拜活動莊嚴肅穆。

  “我是真真正正的武平人,我又回來了!”“回家的感覺真好,既溫馨又親切。”祖上300多年前從武平遷臺的臺灣中華海峽兩岸客家文經交流協會理事長饒穎奇在定光佛前情不自禁。

  武平是史載“南海國”都城所在地,臺胞主要祖籍地之一。均慶院所在的獅岩古稱南安岩,看似雄獅怒吼。獅岩內藏有一巨大瑰奇的天然溶洞,定光佛寶殿置於狀如獅口的洞口,正中供奉三尊定光佛,岩壁上刻有北宋李綱所題“靈洞水清仙可倣、南安木古佛洞居”。洞內石室天成,曲徑相通,鐘乳賦形,涼風習習,恰似神仙世界。

  定光佛俗名鄭自嚴,北宋初年從泉州府同安縣抵獅岩募捐化緣,設立道場,弘法利生;圓寂後,人們塑像供香,頂禮膜拜,朝廷敕封定光佛。1000多年來,定光佛信仰隨客家人遷徙而廣為傳播,發展成為富有客家特色的民俗文化。

  明清之際,先後有54個姓氏的客家人陸續遷臺,定光佛信仰隨之入臺,成為臺灣客家人心靈的寄託。臺灣祭祀定光佛的寺廟,鼎盛時期有100多座,彰化市定光佛廟和新北市淡水鄞山寺是目前保存最好且最有名的兩座。

  定光佛信仰入臺300多年來,臺灣客家鄉親心繫故園,不時輾轉回鄉,進香祭拜。均慶院內豎立的2002年出土的“臺灣府善信樂助建造佛樓重裝菩薩碑”,就記載著“大清雍正十一年”960名臺灣善男信女捐建祖廟的佳話。

  近年來,定光佛緣架起兩岸民間溝通之橋,譜寫更多的交流合作佳話。

  去年6月,作為第三屆海峽論壇子活動的首屆定光佛文化節在均慶院舉行;次月,定光佛金身與湄洲媽祖等10尊神明一道,赴港參與“福建神明佑香江祈福和平大法會”,接受香港信眾的瞻仰膜拜。

  與此同時,武平大力保護、傳承、創新定光佛文化。縣政府投入2000萬元修繕均慶院並建成獅岩景區定光園一期工程,目前正著手推進二期工程建設;組織創作編排漢劇《定光佛緣》,成立定光佛文化交流促進會,出版《定光古佛文化研究》。(記者巫奕龍、孟昭麗)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