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臺物語:昭明寺 兩岸因文而名的寺

時間:2013-02-12 10:13   來源:福建日報

閩臺物語:昭明寺兩岸因文而名的寺(圖)

  昭明寺的藏書閣保存著《昭明文選》及佛學經典近萬冊。 圖片來源:福建日報

  從福鼎市驅車數公里,便達鰲峰山腳下,沿著蜿蜒曲折的石階拾級而上,就到了昭明寺。站在昭明太子塔前,能鳥瞰現在的福鼎城區美景,也能縱覽遠至1500年前的佛教歷史文化遺存。

  昭明寺建於南朝梁大通年間,相傳為昭明太子蕭統所建。經過明嘉靖年間至今的多次重修,如今寺內保存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六角磚塔等建築。其中,昭明太子塔是福建省保存最為完整的樓閣式倣木結構空心磚塔。寺內還供奉有迎自斯里蘭卡的釋迦牟尼佛舍利一粒,為鎮寺之寶。此外,寺內收藏南朝梁編選的《昭明文選》,也讓昭明寺在福鼎當地300多座寺廟中,顯得有些與眾不同。

  近年來,隨著閩臺佛教界交流互動持續增多,從2007年開始,昭明寺主辦了每兩年一屆的“閩臺千僧齋法會”活動,每次都有數百名臺灣嘉賓參加,成為閩臺佛教界交流中規模較大的活動之一。日前,前來參訪的臺灣佛教界知名人士海濤大法師表示,由於臺灣高僧多數來自福建,對於福鼎昭明寺保存的《昭明文選》,臺灣佛教界更是喜聞樂見,“因為臺灣佛教七成多都是由福建傳入的,來昭明寺朝拜時,可以從這些書籍中獲知宗教法脈”。

  海濤大法師所説的《昭明文選》,是中國現存編選最早的詩文總集,其選錄了先秦至南朝梁100多個作者、700余篇各類體裁的文學作品。因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主持編選,故稱為《昭明文選》。2010年,為挖掘、整理和研究以“昭明文化”為主題的傳統文化思想,福鼎市成立了昭明文化研究會,並每年舉辦閩臺昭明文化論壇大會,吸引了許多臺灣嘉賓和佛教界人士參加。

  近年來,臺灣佛教界人士和信眾來昭明寺進香的人數逐年增長。上世紀80年代,臺灣佛教界人士還曾在臺北募集善款,幫助當地修復昭明寺鐘樓。經過持續不斷的保護與傳承,如今,昭明寺不僅成為當地保護佛教歷史文化的範例,更成為福鼎城郊的一大勝景,其“昭明夕照”也被譽為“桐城八景”之一。

  福鼎市昭明文化研究會會長釋界空建議,為更好地發揮昭明寺佛教聖地在海峽兩岸宗教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福建省應積極打造昭明寺佛教聖地品牌,通過舉辦兩岸佛教論壇等活動,加強與臺灣佛教界的交流。臺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福鼎執行副總幹事林有希説,和平發展是歷史潮流,祖庭永遠是祖庭,他本人對海峽兩岸佛教文化擴大交往和深化交流的未來充滿信心。(記者 莊嚴 通訊員 雷順號 林海雲 文/圖)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