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百名青年相約電臺 在上海“碰撞”智慧火花

時間:2011-12-22 09:29   來源:新華網

  “HOLD住姐”“宅”“剩男剩女”“網遊”“相親”……兩岸年輕人究竟有多少共同話題?2011年,百名兩岸青年走進上海浦江之聲廣播電臺,錄製了長達30期的“兩岸青年匯”節目。通過中波1422千赫的空中電波,原本陌生的兩岸年輕人相識相知,碰撞出智慧火花,還吸引了一大批年輕聽眾。

  “獨一代”對話“家有兄妹”

  “自己獨處的時候會有一種孤獨感,所以非常羨慕臺灣學生有兄弟姐妹,大家可以一起互相陪伴。”上海財經大學大一學生徐莉莉在錄製“兩岸青年匯”節目時坦言。

  兩岸年輕人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環境各不相同。時下,大陸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在家“集萬千寵愛于一身”;而在臺灣學生的家庭裏,則幾乎都會有兄弟姐妹。

  面對大陸學生的羨慕神情,臺生晏海寧有不同觀點。她告訴陸生,其實兄弟姐妹多了,也會遭遇另一些困惑。比如,父母與子女間的誤會和分歧也會增多。

  “如何贍養老人”也是兩岸青年共同關心的話題。節目中,大陸“獨一代”特別擔心將來難以勝任,臺生則會安慰陸生,“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兩岸青年匯”節目製作人之一陳唯告訴記者:“大陸‘獨一代’的話題,在兩岸大學生中産生了熱烈反響,超出了節目製作方的預期。儘管兩岸學生的家庭情況各異,但溝通中,彼此間都能相互體諒,感情也越來越融洽。”

  “無網不歡”

  談及2011年的網路紅人,兩岸年輕人心有慼慼。大陸學生對臺灣的“HOLD住姐”格外關注,而內地網路紅人的新動向,臺灣學生也都熟知。

  一項針對上海臺生的調查顯示,學生使用各種通訊工具與島內親朋好友保持聯繫,其中網際網路成為最受年輕人青睞、依賴性最強的一種。

  臺灣逢甲大學的碩士研究生查太元目前正在上海同濟大學交流。他平時寫微博、登陸社交網站、收郵件、看新聞等都通過網路在手機上瀏覽。在一期“兩岸青年匯”節目中,查太元告訴大陸同學,自己很依賴網路,尤其是有了智慧手機之後,有時不看手機,就會覺得“癢”,渾身不對勁。

  對此,大陸學生孫瑜蔓頗有共鳴。她回憶起一次外出旅遊“斷網一週”,心情極其鬱悶。臺灣逢甲大學的交流生莊偉智補充説,現在臺灣流行一句話“大學生拔掉網線,好像沒了生命”。他覺得,兩岸年輕人都面臨“無網不歡”的困境。

  “網際網路已成為兩岸青年交流交往不可或缺的工具,但是網路畢竟不能替代面對面的交流,我們鼓勵更多的兩岸青年下網之後,到彼此的家鄉去看看,這樣的交流更加貼心。”在日前舉行的“兩岸青年匯”論壇上,臺灣問題專家嚴安林説。

  熱議傳統文化

  “大陸的七夕節和臺灣有點不一樣,大陸很多人把它當‘情人節’來過,可臺灣還保留著很久以前的傳統,這一天可以祈求女孩心靈手巧、孩子平安健康。”復旦大學臺生謝宜安在電臺播音室裏繪聲繪色地介紹起自己印象中的傳統節日。大陸的蒙古族學生陳瑞補充説,大陸也保留了很多傳統節日,比如蒙古族每年都會過“點燈節”。

  除了各種傳統節日,兩岸古建築保護也頗受年輕人關注。臺灣逢甲大學的鄭婷方覺得,上海的古建築保護講究“區域規劃”,效率很高,超過了臺北。另一位臺生吳相賢則歡迎更多陸生到臺北去走走、看看。他覺得,“除了偶像劇裏展現的時尚臺北,還有一個發展速度不快、講究保護傳統文化的臺北”。

  長期致力於兩岸青年交流的臺灣企業家張汝京在參加“兩岸青年匯”論壇時也建議大陸青年通過求學、交流、個人遊等多種途徑親近臺灣。他説:“臺灣值得大陸年輕人不斷深入了解,兩岸青年用心交流,將碰撞出更多的智慧火花。”(許曉青 蔡青)

編輯:白皛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