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交換生看大陸:小屁孩和好學生的友誼

時間:2012-11-20 14:06   來源:中國新聞網

  臺灣《旺報》今天刊登讀者侯乃真的文章《小屁孩和好學生的友誼》,文中,兩位來自海峽兩岸的同齡人,性格迥異、生長背景有差,卻最終結下真摯的友情。文章説,雖然他們對很多問題爭執不已,“但最彌足珍貴的友情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你仍然會透過任何方式來表達:你儘管不同意我的觀點,卻仍然支援我。”

  文章以書信的方式,用第一人稱“我”的口吻,回憶了“我”——一個臺灣交換生,和武漢大學同窗共度的點滴,並在信中表達了對這位同齡好友的感激之心。

  文章摘編如下:

  我未曾對你表示過什麼,我也最不擅長説再見,所以想趁著我還在武漢,在我與你認識半年後,在我還沒去實現西北線獨自旅行的夢想前,在我還能看著你遠遠走來,並笑著大叫“況太興!”時,寫這封信給你。

  來武漢大學前,我們就已經透過層層關係認識。我記得第一次和你在線上聊天時,你劈頭第一句話是:“我想了解一下臺灣的法律發展史。”我支吾其詞,連哄帶騙,打發了這個連我自己也太確定的問題。後來,你幫我解答了一系列選課問題,以及每個交換生都有的芝麻綠豆般,又瑣碎又煩人的生活疑慮。再後來,我們開始聊生活、課業、價值觀、兩岸問題、我的未來生涯困境或你的感情苦惱……。我發現,你是一個內心善良,心思細膩的人。

  開學前3天,我從廣州坐了一夜火車到達武漢。你似乎在忙著準備考研,但你還是來車站接我了。你説:“這是必須的。”一下火車,看見我的一臉狼狽,你笑著説:“很累吧?去吃早餐吧!”你帶我吃了武漢大名鼎鼎的過早熱幹面。你坐在我對面,看著饑腸轆轆的我不顧形象地扒著面,你又笑了。你説: “慢慢吃,別嗆著了,沒人跟你搶啦。”在往後待在武漢的這些日子裏,我吃了數不清次數的熱幹面,但是那天早上的熱幹面,是我覺得最溫暖、最飽胃的。

  你曾經這麼形容我:“一個一旦沒課,或就算有課,也愛到處走動的外向又任性的小屁孩。”而在我眼中,你就是一個一旦沒課,或就算有課,也要待在自習室天天向上的用功又上進的好學生。

  像我們這樣如此矛盾的兩個個體怎麼能夠變成好朋友呢?在武漢這些雖然短促卻又美好的日子裏,我拉著你一起去黃鶴樓和省博沾染歷史氣息,去戶部巷吃烤牛蛙,去華師散步看美女,或是一起騎自行車到一個令我們迷路的地方。你説有些地方是你在武漢待了3年都沒去過的,我哈哈大笑並表示不可思議。

  有時候我們約好一起去上課或去圖書館,而當我老是睡過頭或有放棄的念頭時,你只會笑著説:“我就知道!”或是“你這傢夥!”你知道我老是逃學去旅行,所以很多上課筆記都東缺西漏。你不嫌麻煩地幫我借書、找考古題、印上課筆記,甚至在大雨天騎自行車把材料送到在另一個校區的我的宿舍。

  而我,只能在每次你風塵僕僕到我宿舍時,在寢室偷偷地用電飯鍋下廚,以“侯氏”臺灣牛肉湯餃、“侯氏”臺灣咖哩飯、“侯氏”臺灣綠豆湯…… 等名堂,讓你大飽口福,以此做為小小的回報。那天,當我問你好不好吃的時候,你沉默了好久。後來你才慢慢開口,眼睛為之一亮,説:“太好吃了!”於是,我松了好大一口氣,給了你一個白眼,狂妄地説:“那還用説!”

  在許多觀點上我們時常爭論不休,像是對於旅行。你認為青春雖然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但是現在是該好好唸書的時候。而我,打從一開始就告訴你旅行教我學校不會教的事,讓我開闊視野。因為旅行會讓我知道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用不同的種價值觀,過著多樣的生活。然後,在經過這些思想衝擊後,會使人不再沉迷在現代人的物質生活。

  於是,我趁著停課,或借著逃學,去旅行。我總會收到你的問候簡訊,在出發前會收到一封“注意安全”;在旅途中會收到“你還活著吧?”或是“壞消息,老師要考試!”然後,在回到武漢後,再收到一封“回來啦?這次的收穫是什麼?”

  我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我們沒辦法也不應該改變別人的價值觀。但是對我而言,最彌足珍貴的友情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你仍然會透過任何方式來表達:你儘管不同意我的觀點,卻仍然支援我。

  我即將要回臺灣了。最後一次和你聊天時,話題打繞在“未來”。你説你要考研,然後到廣東工作,為了你要追求的愛情和夢想。我説,我要當厲害的律師。你笑著説:“那我們下次見面,就對簿公堂吧!”當時我咧嘴一笑,苦苦哀求你到時候一定不要對我太嚴苛。但我在心中默默地想,無論我們未來是否會 再見面,希望我們都能在自己想做的事上各自努力。等到見面的那一天,我期待看見更好的你,同時,在你面前的我,也會是一個更好的我。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