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高校科學營開營 兩岸三地學子聆聽奇妙課程

時間:2013-07-16 08:31   來源:中國新聞網

  15日,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的教授為2013青少年高校科學營的學生講授了別開生面的課程。來自上海、江蘇、浙江、廣西等17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及港澳臺地區兩岸四地近1600名師生齊聚滬上,共同體驗了不一樣的學習方式,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明確方向。

  中科院院士楊福家:找到自己所長 行行出狀元

  15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院士,前復旦大學校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所長楊福家,首開以《快樂與輝煌》為題的院士講座,與年輕學子分享從事科學研究的樂趣和成就。

  楊福家以“錢學森之問”開場,提出了他對中國如何培養大師的看法:讓學生有創新的能力,首先要讓他們有學習的興趣。搞科學的人不僅需要數據,同樣需要靈感,培養學生的文理融合很重要。錢學森就是一位兼具科學與藝術修養的大師。楊福家認為,社會有各種分工,人也有不同的大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學生首先要找到自己的所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IEEE FELLOW(美國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會士)、波散射與遙感資訊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金亞秋教授做了《遙感物理與中國的航太探測》的報告。

  上海交大自然科學研究院院長蔡申甌:眼睛也會欺騙你

  “你看見的不一定是真的”。上海交通大學自然科學研究院院長、致遠講席教授蔡申甌的這堂物理課,帶來了大量讓學生“受騙上當”的照片和視頻:看起來扭曲的兩條線分明是平行的;在觀看一個紙牌魔術的過程中,你竟然完全忽略了背景、桌布的顏色變化。曹教授通過大量錯覺、誤解的小遊戲,將神經科學中的許多知識娓娓道來,激發了學生們對科學實驗的濃厚興趣。

  據悉,剛剛加入moocs(慕課)的交大,今年還在夏令營中首次引入線上課程,讓中學生體會“慕課”帶來的課堂與線上相結合的國際化視野,試圖打破了大學圍墻的界限,使得學生接受高等教育不受時間、空間和年齡的諸多限制。

  據悉,本次青少年高校科學營上海分營在復旦大學、上海交大、同濟大學、華東師大、華東理工5所高校舉行,各高校都為各自分營的學生準備了多姿多彩的活動,包括精彩的講座,與優秀學子的交流、參觀實驗室等。(高天齊 鄒瑞玥)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