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取消限制吸引大陸人才 緩解人才失衡

時間:2013-05-23 13:20   來源:人民日報

  圖為臺灣的人才招聘會現場。資料圖片

  “人才荒”成為時下臺灣島內輿論關注的熱點。一方面許多高端人才選擇出走,到別處找尋人生發展的舞臺,一方面滿街的博士、碩士找不到合意的工作。人才失衡嚴重制約了經濟社會的發展,斫傷了臺灣的競爭力。為了找尋解決之道,島內各界集思廣益。

  高端人才選擇出走

  供需失衡問題浮現

  近年來,本土人才留不住,島外俊彥進不來,已經成為臺灣的社會問題。根據臺灣有關部門的統計,每年臺灣流出的高端人才有兩三萬之多,但過去10年來,臺灣引進的白領高階人才只有2萬人,其中1/3是來臺教英文的老師,並非臺灣需要的研發創新人才。

  島內高端人才選擇到新加坡、香港、大陸施展抱負,原因無非是薪資和機會。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認為,經濟和人才是“雞生蛋”的問題,臺灣目前經濟增長緩慢,自然失去吸引力;新加坡和大陸的經濟增長快,機會多了,就産生人才磁吸效果。由於經濟社會發展遭遇瓶頸,臺灣的薪資水準讓很多人望而卻步,選擇琵琶別抱。在臺歐洲商會發佈的2013年臺灣薪酬與就業展望報告顯示,由於今年臺灣各産業加薪幅度將低於東亞地區7%的平均水準,因此有近七成的受訪僱主預期2013年員工將離臺尋找工作機會。臺灣當局“主計處”公佈的有關數據也顯示,2012年1至11月臺灣地區每人平均薪資為4.57萬多元新台幣,實質平均薪資負增長1.98%,已經倒退到14年前的水準。

  博禹集團臺灣地區總經理楊于佩表示,臺灣專業人士對薪酬不滿的情緒最高,逾六成受訪者有意願到島外工作,首選地為上海,其他分別為新加坡、香港、北美和北京。楊于佩表示,經驗顯示,只要生活成本、居住成本和回臺成本可以打平,若扣稅後實得薪水增加5%至10%,臺灣專業人士就會轉往島外工作。甚至有些人認為可以多一筆資歷,有利日後換工作,稅後薪資與臺灣相同也願意去。楊于佩説,最新的調查顯示,臺灣受訪者換工作最重要動機是薪水,其次是升遷,再者是公司領導力或策略方向。拓展國際視野和升遷機會是想到島外工作的主要激勵因素。

  建立高校退場機制

  培育適銷對路人才

  年産4000位博士、6萬位碩士,照道理臺灣不應該鬧人才荒,但吊詭的是,博士、碩士找不到工作逐漸成為常態。臺灣工業總會常務理事何語表示,除了薪資、創業空間之外,臺灣教育結構與社會需求不一致、供需人才出現落差是不容忽視的因素,當局應當更多關注教育和産業的對接。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也認為,臺灣並沒有人才問題,只有人才培育問題。

  臺灣“中央研究院”認為,造成人才素質低落、適銷不對路的原因是臺灣過去“廣設大學”的教育政策。自1994年廣設大學成為島內教育政策主軸以來,臺灣的大學校院由58所增為148所,結果大學高中化,研究所大學化,人才素質漸趨低落。曾經擔任臺灣大學校長12年的陳維昭在接受聯合報專訪時指出,“廣設大學”的問題在於大學與大學之間的落差太大,有的大學學生出類拔萃,也有的大學“學生程度差到不知該怎麼教”,這就牽涉到高等教育的政策和理想了。臺北科大校長姚立德説,不應開放那麼多專校升格,導致中級技術人才嚴重斷層,臺商返臺設廠也找不到人力。

  一項針對全臺20所大學生英語能力的統計顯示,32%的大學生英語能力不到高中畢業程度,甚至有8.8%程度僅達“初學者”,反映在託福成績上,則是落後於中國大陸、泰國、韓國、印尼。有趣的是,臺灣的大學生也大方承認自己“很遜”。島內“1111人力銀行”針對在校生(高中職、大學、研究所)的調查顯示,高達九成一覺得臺灣大學生素質低落,只得55.4分,不及格,也有七成九的在校生説臺灣的大學生比不上對岸大學生,只有8%的人認為自己比對岸年輕人強。

  針對大學浮濫、人才素質低落問題,臺“教育部”表示,6月中下旬將發佈白皮書,未來將依據白皮書,擬定人才培育計劃,提高教學品質及改善留學制度,達到延攬人才、留才的目標。在大學教育部分,將推動公立大學人事與財務自主、建立學雜費常態調整及獎助機制,也會推動校院轉型整並與退場機制,改進公費留學制度,改善彈性薪資制度等方式,以達國際化育才、攬才與留才,並研究制訂人才培育發展條例。

  逐步取消諸多限制

  引進島外優秀人才

  在反思教育政策的同時,島內輿論又對引進島外優秀人才的諸多限制多有批評,認為臺灣如想解決“人才荒”,還必須放寬對島外人才特別是大陸人才來臺的種種限制,將各地精英共聚一堂,在經濟上才會有傑出的表現。

  根據臺灣有關部門的統計,從2003年至今,審核通過到臺灣的大陸白領人數為6067人次,其中95%是2到3周短期停留,1年以上調動僅290人次,平均每年僅29人次。其根本原因在於對引進大陸人才近乎敵視的限制政策。因此有臺灣媒體表示,在全球爭搶大陸的高級人力之際,唯有臺灣卻處處針對大陸人才設限。當大陸積極放寬臺灣人才就業,臺灣卻因意識形態把人才拼命往外推。面對兩岸關係發展的新格局,臺灣既然力不足以閉關自守,何不因應時勢,選擇開放?否則,臺灣在兩岸人才市場的“逆差”,恐將愈來愈大。

  為了擺脫人才困境,臺灣有關部門表示將進一步放寬大陸專業人士赴臺限制,適度開放大陸科技業人才來臺。未來“跨國企業內部調動服務”的初次停留期間最長3年,停留期間屆滿,得予延期,每次1年。對此,臺灣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表示,臺灣在積極推展知識經濟,但包括設計、硬軟體人才目前看來都明顯不足,每年在半導體及IT産業短缺的設計及研發人才高達7000—8000人,適度引進大陸人才,可以補足人才庫的不足,並可以藉此提升臺灣的産業競爭力及附加價值。

  海基會前副董事長焦仁和表示,如今有很多的大陸學生到臺灣的大學就讀,這些學生不僅能夠為臺灣的大專院校提供充足生源,而且如果到臺就讀的大陸學生中優秀人才未來能夠留在臺灣就業,將能夠有效緩解臺灣的“人才荒”問題。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