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月3萬元17個學分 浙江280多名優秀學生赴臺灣學習

時間:2012-03-21 08:48   來源:杭州日報

  “4個月的時間,説長不長,説短也不短。在臺交流的時間,是我們永銘心中的寶貴財富。”董佳琦在學校舉行的“兩岸交流生”成果彙報會上感慨地説。她是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視覺傳達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去年9月至今年1月,和14名同學,一起在臺灣銘傳大學進行了為期四個月的交流學習。

  其實,省教育廳“兩岸交流生”項目于2010年9月正式啟動,至今已選送省內十二三所優秀高職院校280多名學生,赴臺灣多所技職院校交流學習。截至目前,共有三批(2011年春季和秋季、2012年春季),最近的一批已於今年3月初陸續啟程,開始了他們的學習體驗之旅。

  一學期約需人民幣3萬元

  無論是學生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會服務、2010年上海世博會服務還是暑期大學生赴美社會實踐,每次重大活動,學校都會舉行成果彙報會,這次也不例外,“讓更多的學生分享其中的寶貴經驗”。

  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處長伍大偉説,去年9月,該校選拔的15名同學參加“兩岸交流生”項目,在臺灣銘傳大學學習一學期,已經順利回來。今年3月11日上午,第二批赴臺交流生,17名同學已從學校出發,他們將於3月11日至6月23日在臺灣南臺科教大學交流學習。

  “這四個月的交流學習,對學生來説,可以擴大視野,提升競爭力。”伍大偉説,第二批選中的17名學生,是在校大二學生,品學兼優,有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專業不限,但對成績有要求,比如,上一學年專業學習成績排名在班級30%之前,且不能出現考試不及格。

  “必須是優秀學生,他們能夠在那邊安心求學。”伍大偉説,第二批本來有30名同學通過審核,但最終成行的卻只有17名,其餘同學因各種原因被刷下。酒店管理專業的元元(化名)就是一個例子,他報名了“兩岸交流生”項目,家裏人也大力支援:“費用沒有問題”,初審順利通過,他信心滿滿。沒想,在終審過程中,因一門課程需要補考,不得不放棄赴臺交流學習的機會。

  據了解,交流學習一學期,總費用約3萬元人民幣,主要包括,學費約10000元,校內住宿費大概3000-4000元,伙食費大約是2000元/月*4月,往返機票等交通費約4000元等。

  “赴臺高校進行交流學習的同學,如果成績優異,可以拿到我們發的獎學金。”伍大偉説,獎學金在交流學習結束回校後發放,這是對優秀學生的獎勵,這種力度不會減弱。

  15每人平均拿到了17個學分

  “17個學分都拿到了,不過也沒有那麼容易,剛開始還是感覺學業比較緊張的,慢慢適應就好了,畢竟考評機制不同。”浙商職院國際貿易1035班張琳玲説,一批15人,儘管大家專業各不相同,但幸運的是,大家都拿到了學分,也算是圓滿完成任務。

  張琳玲説,在臺灣,學校對學生成績的評審機制很複雜,除了期中考,還有平時的小考。小考還分為平一、平二、平三等,相比我們一個學期一次期末考的評核,就不怎麼擔心會挂科。老師基本不給考試範圍,只會在講課過程中暗示哪部分內容比較重要,需要多加理解。在考前,也不會有復習課,課上完,下星期就直接考試。臺灣的學生也不會在最後一堂課纏著老師要重點和劃範圍,大家對期末考試顯得比較淡定。

  浙商職院展示設計0905班何敏茜也有同感。她説,臺灣銘傳大學的選課方式比較自由,課程分必修課和選修課,但選修課佔的比重大。學生可以選擇喜歡的課程,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成為“術業有專攻”的人才。即使是必修課程,學生也可以選擇不同的授課時間和授課老師。比較有趣的是,這所大學還有自己的學務系統,比如電子檔的作業,老師會在系統裏設置一個最遲上傳時間,若超過這個時間,學生還沒有上傳作業,系統會自動關閉,而且一般沒有補交的機會,除非有特殊情況。“當時,老師跟我們説,這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誠信,維護學生之間的公平。”

  據了解,學生在臺灣高校交流期間,主要選擇學習與原有學校教學計劃同步的相同或相似課程。學習結束後,學生可獲得臺灣高校頒發的交流學習證明,所在學校承認其所修的學分。“這些學生拿到的學分,我們認定為相應的學分。”伍大偉説,學生參與交流學習,必須是腳踏實地,否則學分也不是輕而易舉就能拿到。

  臺灣技職教育有自己的鮮明特色

  據了解,浙江省教育廳這個“兩岸交流生”項目于2010年9月正式啟動,至今已選送省內十二三所優秀高職院校280多名學生,赴臺灣技職院校交流學習。

  赴臺交流的浙江省高職院校,分別為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浙江旅遊職業學院、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等十多所院校。

  浙江教育廳外事處處長舒培東表示,今後,鼓勵高校採用多種形式進行交流學習,除了統一組織外,進一步拓寬交流面,比如讓更多的高職院校與各自的合作院校進行“一對一”交流;除了一學期的交流,也可以是一個月、兩個月的短期交流,甚至是一學年的學習交流。比如一個月的學習交流,可以是某一個教學環節或畢業設計,老師帶學生前往臺灣高校做前期調研等等。

  “臺灣技職教育有自己的鮮明特色,確實值得學習與借鑒。”舒培東説,尤其是學校教育與生産實踐緊密結合方面。像臺灣高雄餐旅大學,其校長此前曾開過旅行社,是業內的專家,累計了豐富的從業經驗,有自己的渠道和脈絡,無論是辦學理念和專業設置,都與市場相吻合。培養出來的學生適應市場需求,很受用人單位歡迎,那麼,學生實習和就業就不是一件難事。

  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就這一點,浙商職院國際貿易專業大二學生沈曉萍就有親身經歷。“老師會找機會帶我們出去參觀,不僅讓學生深刻理解課堂所學的知識,還能增長見識。”沈曉萍説,關稅實務老師帶學生參觀關稅博物館,有專門人士介紹相關的知識;國際禮儀老師則組織學生去了解微軟,傾聽在職員工的學習和工作經驗;甚至英文課的老師,也常常為了教學組織學生到一些外企去參觀。(方秀芬、王蘇婷)

編輯:白皛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