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海運協商達多項共識

時間:2013-05-20 08:46   來源:人民政協網

  近日,兩岸海運的“小兩會”(大陸兩岸航運交流協會與臺灣兩岸航運協會)在北京舉行會談,雙方達成多項共識。在開通廈門劉五店航道、互設船檢機構,兩岸郵輪運輸發展,增強兩岸集裝箱運輸能力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果。

  在日前舉行的國務院臺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發言人楊毅就此回答了記者提問,併發布了“小兩會”取得的成果。

  這些成果包括:一是為促進廈門港港口功能升級和結構調整,雙方同意開通廈門劉五店航道。二是為給兩岸船東提供技術檢驗服務,雙方同意互設船舶檢驗機構或辦事處,開展船舶營運檢驗和建造檢驗。三是雙方同意積極培育和發展兩岸資本的郵輪公司。鋻於目前尚無兩岸資本的郵輪公司和船舶,經批准兩岸業者可試行包租外籍郵輪多航次從事兩岸運輸。同時,經批准外籍郵輪可在國際航線上直接挂靠兩岸港口,但不得作為兩岸間旅客運輸。四是雙方同意各新增兩艘兩岸登記的集裝箱船投入華北至臺灣航線。為提高幹線班輪的利用率,遵循運力調控的原則,雙方還同意兩岸資本並在兩岸登記的幹線班輪在華北至臺灣航線上捎帶兩岸轉机貨;同時,考慮到臺灣船公司的訴求,經特別許可,兩岸資本的方便旗幹線輪可在該航線上捎帶兩岸自有轉机貨。為避免對市場造成衝擊,每航次裝載量不得超過400箱(TEU)。

  據指出,海運小兩會曾於今年1月中旬在臺灣新竹會商,日前完成協商草案文字確認,陸方首席為交通部水運司司長宋德星(以海航會理事長名義與談),臺方主談代表為“交通部航政司長”祈文中(以臺航會副董事長名義與談)。

  祈文中接受媒體採訪時説,目前兩岸業者包租外籍郵輪載客航行兩岸,是以逐次審批方式放行,極為不便。陸方認為目前兩岸業者均無大型郵輪,同意以多航次審批方式試行,試辦期間為一年,正式實施日自雙方正式簽署協議後起。

  而目前外籍郵輪不可在國際航線上直接挂靠兩岸,經協商,陸方也同意,經批准的外籍郵輪在國際航線上直接挂靠兩岸港口,但不得作為兩岸間旅客運輸,也就是説,外籍郵輪必須是多點航行經過兩岸載客,其試辦期間同樣為一年。

  據了解,目前多家外籍郵輪公司中,麗星郵輪已向陸方提出9航次申請,皇家加勒比海號申請6航次,Costa郵輪則申請5航次,陸方近期將會陸續完成審批,這20航次的郵輪至少可為臺灣地區帶來數萬名旅客,可為島內觀光業者帶來不小商機。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