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深化兩岸産業合作試驗區——訪昆山市委書記

時間:2013-07-19 08:38   來源:台灣網

打造深化兩岸産業合作試驗區——訪昆山市委書記

  2011年10月8日,昆山市委書記管愛國接受媒體專訪時介紹昆山致力於打造兩岸産業合作最佳平臺的“無優五最”。(台灣網 高斯斯 攝)

  《兩岸關係》雜誌2013年第7期刊登了《打造昆山深化兩岸産業合作試驗區——訪中共昆山市委書記管愛國》一文,全文如下 :

  江蘇省昆山市是臺商投資大陸最密集、最有成效的地區之一。6月中旬,由江蘇省臺辦組織的江蘇打造對臺交流交往“四個新高地”專題採訪團來到昆山,中共昆山市委書記管愛國就昆山深化兩岸産業合作等問題接受了兩岸新聞媒體記者的採訪。

  記者:昆山吸引臺商集聚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管愛國:我們認為,昆山服務品牌是吸引臺商集聚的核心競爭力。一直以來,我們始終思想上重視臺商、感情上貼近臺商、工作上支援臺商、生活上關心臺商,不斷把“昆山服務”這一金字品牌擦得更亮。從對臺商“不説不”,到“親商、安商、富商”,到“零障礙、低成本、高效率”,再到“三個敢於”(敢於突破、敢於負責、敢於爭先)和 “三個竭盡”(竭盡全力、竭盡所能、竭盡心智),再到實施“5+2”、“白+黑”、“168”工作機制,我們服務台商的理念不斷昇華。同時,我們還建立了與國際慣例接軌的管理網路和高效率的辦事程式,努力為臺商提供全過程、專業化、高績效的服務。

  去年,我們制定推進臺資企業轉型升級的28條新政策,提出打造臺商 “精神家園”,受到廣大臺商充分肯定和積極響應。經過我們積極爭取和各方面大力支援,今年初,國務院批准設立昆山深化兩岸産業合作試驗區,並賦予7項優惠政策,為我們全面提升兩岸産經、科技、金融等領域的開放合作帶來新機遇。

  記者:國家批准昆山試驗區進行先行先試探索有何實質性進展?

  管愛國:目前昆山試驗區各項工作正有序推進,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相關工作機制正在加快建立。江蘇省5月成立了由省政府主要領導挂帥的昆山試驗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國家發改委已著手牽頭成立昆山試驗區部省際協調小組,統籌指導昆山試驗區各項工作,細化落實相關政策措施,協調各部門在職責範圍內支援昆山試驗區在體制機制、政策試點、對臺合作等方面先行先試。

  二是積極開展政策細化研究。組建昆山試驗區政策研究小組,深入開展相關政策的細化研究。邀請國家相關部委和智庫機構的領導和專家進行政策諮詢。在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了昆山試驗區擬向國家部委和江蘇省爭取的政策措施建議。在此過程中,中央有關部委的領導還專程到昆山進行實地調研,給予工作指導和幫助。

  三是推進項目招商和政策落地。按照邊爭取、邊建設的原則,加快昆山試驗區特別是商貿示範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商貿流通、金融服務、文化創意、科技研發等重點領域和新型業態的招商,一批重大項目相繼開工建設,初步形成了試驗區政策的輻射帶動效應。2月初,昆山臺資企業緯創資通成功辦理大陸第一筆兩岸人民幣匯兌直通業務;3月下旬,臺灣彰化銀行昆山分行獲中國銀監會核準,同意籌建全面經營對公人民幣業務,這是大陸在落實ECFA早收清單中第一批獲准此項業務的臺資銀行。4月,彰化銀行花橋支行獲准籌建,成為臺灣地區銀行在大陸的首家支行。同時,我們有針對性地選擇部分在昆臺資企業、金融機構,分批開展金融、産業、貿易等政策的宣講,推動相關政策與項目落地。特別是臺灣金融機構來昆考察形成高潮,多家機構已就設立銀行、合資證券、融資租賃、期貨公司等事宜達成共識,正在積極落實中。

  記者:昆山試驗區在兩岸金融創新合作方面有哪些突破?

  管愛國:國務院賦予昆山試驗區的7項政策,其中3項都是金融方面的,希望昆山試驗區通過推進兩岸金融業合作,在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科技金融體系建設、兩岸貨幣結算方面構建新機制。

  這3條政策,包括開展人民幣與新台幣現匯項下雙向兌換試點、個人跨境人民幣業務試點、外資銀行開展兩岸金融創新試點,大陸證券業逐步擴大對臺資開放試點等對昆山試驗區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在政策支援的基礎上,昆山試驗區積極開展政策細化研究、主動對接上級部門,切實加強對臺宣傳,穩步推進兩岸金融業在昆山試驗區融合發展。我們細化出向國家相關部委、江蘇省級層面爭取的政策共十余項,並逐條在爭取落實之中。

  下一步,我們將把握昆山試驗區協調工作機制建立、ECFA後續商談等重大機遇,全力拓展與臺灣在銀行、證券、基金及資本市場等方面的合作,努力把昆山試驗區打造成大陸臺資産業金融集聚區、兩岸金融創新合作先行區和金融運作安全示範區。

  記者:昆山在開展兩岸電子商務合作方面有什麼積極的探索?

  管愛國:昆山試驗區的核心區——海峽兩岸(昆山)商貿示範區,致力於打造臺灣商品進入大陸的重要平臺,迫切需要搭建兩岸電子商務交易平臺,臺商對此也有強烈願望。目前,商貿示範區電子商務平臺主要有自建和第三方兩種形式,具體由商貿示範區內企業——昆山海通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實施。針對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商貿示範區將重點在以下方面加大力度:

  一是搭建貿易便利化政策承接平臺。充分發揮試驗區貿易企業內銷便利化政策優勢,加快向海關申請保稅倉庫,以承接貿易便利化政策落地,為電子商務發展營造政策優勢。

  二是建設城市配送體系。正在建設臺灣商品展示展銷賣場,將引進臺灣商品1000多種,每月舉行不少於2次的臺灣商品主題活動。商貿示範區將積極開發電子商務平臺,加快建設城市配送體系,通過電子商務企業與物流公司、社區物業公司的三方合作,以最快速度、最準精度將商品宅配到戶,實現銷售終端的全覆蓋。

  三是強化兩岸冷鏈物流合作。加強與江蘇太倉港、臺灣港務公司以及飛利達物流、新竹物流等兩岸物流龍頭企業的聯動,共同打通昆山與太倉港和高雄港冷鏈運輸貿易通路。通過建設生鮮類電子商務平臺,將臺灣優質水果、水産等特色商品引進大陸,持續擴大這一領域的貿易量。

  四是加快建設電商物流園區。進一步整合花橋國際商務城電商物流資源,重點推進富萊德、益天、福産流通等電商物流項目建設,為電商物流加快發展提供保障。

  記者:昆山幫助臺資企業轉型升級有那些新舉措?

  管愛國:我們在推動臺資企業轉型升級方面,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強政策支援。制定出臺了推進臺資企業轉型升級的28條新政策,其中包括改善融資環境、支援臺企培育總部經濟、促進臺企內銷便利化等多個方面。還制定了鼓勵臺灣經貿團體在昆設立辦事機構、引進和培養高技能人才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二是推進平臺創新。2月3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設立昆山深化兩岸産業合作試驗區,賦予七項政策,打造兩岸産業合作轉型升級的先行先試區、兩岸中小企業深度合作的重要載體、兩岸交流合作模式創新的示範平臺。我們將推動昆山試驗區在産業、金融、商貿、載體、品牌、展會、人才、投資等八個方面的合作上先行先試,不僅有利於臺商轉型發展、永續發展,而且為兩岸産經、科技、金融等領域開放合作帶來全新的機會,特別是為臺灣中小企業拓展大陸市場搭建新平臺,開闢新通路,開創兩岸合作共贏發展的新局面。

  三是優化親商環境。特別是通過實施家園意識深化、文化發展融合、節慶活動品牌、臺企發展優化、公共服務保障等五項工程,全力打造宜業、宜居、包容、認同的臺商“精神家園”,真正讓臺商把昆山作為“心安之處、第二故鄉”,實現昆山與臺商的同創同樂、共建共融,推動昆臺全面融合可持續發展。

  記者:臺商在謀求轉型升級中,有些將企業轉移到其他地方,是否會對昆山的産業鏈造成影響?

  管愛國:近年來,昆山確實面臨著産業轉移的壓力,特別是筆記型電腦産能的轉移更為突出。但是,我們認為,這不會對昆山的産業鏈造成影響。因為,相關産業的轉移是經濟發展中的一種必然,産業的轉型升級一定會帶來産業的梯度轉移。過去,我們一直擔心招不到工,現在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把一些勞動力缺乏的壓力轉移出去,更多引進人才。這樣,一方面整個社會人口減少,社會管理成本下降;另一方面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支撐了企業轉型升級。

  這幾年,昆山通過鞏固實體經濟基礎、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實現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形成了一個比較合理的經濟結構。在産業發展方面,我們實施了新興産業發展“3515”計劃,就是要在今後3年中再培育新增3個千億級産業、5個數百億級産業、15個百億級的企業。我們集中力量、集中資源、集中政策,建設了新顯示、現代裝備製造、生物技術、新能源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具有領先地位的新興産業集群,其中新顯示、現代裝備製造産業預計3年內分別形成産值3000億元、2000億元。去年全市新興産業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37%,比上年提高了7.3個百分點。同時,我們積極發展商貿物流、會展經濟、總部經濟、電子商務、金融外包等服務業態,全市服務業增加值佔比每年增加2個百分點左右,去年佔比達39.2%,預計到“十二五”末期可以達到45%。我們通過加快發展新興産業、服務經濟,較好地實現了經濟的消長平衡、穩定增長。(《兩岸關係》雜誌特約記者文睿)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