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就電子廢棄物回收利用商務交流合作

時間:2011-09-23 09:3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9月22日電 (中新社記者 劉長忠) 中國是電器電子産品的第一生産和消費大國,據統計,2010年,中國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腦等主要家電産量已達5億台。同時,中國已進入家用電器報廢的高峰期,每年的理論報廢量超過5000萬台,報廢量年均增長20%。電子廢棄物中有汞、硒、鎳、鉛、鉻及氫氟化合物等有害元素,處理不當會對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危害。

  經中國商務部批准,由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財團法人臺灣綠色生産力基金會、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及臺灣區資源再生工業同業公會共同主辦,中國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和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指導的“2011年海峽兩岸電子廢棄物回收利用技術與設備展覽會”22日在北京舉行。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會長管愛國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從資源回收利用的角度來看,電子廢棄物具有較高的潛在價值,從中可以拆解出有色金屬、黑色金屬、塑膠、玻璃、稀貴金屬等大量可用資源,有利於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以電腦線路板為例,1噸電腦線路板可提煉黃金400克,而1噸金礦石一般含金量僅為5克,即使是高品位的礦石也不過幾十克。

  他説,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産業,與傳統的單質再生材料的回收利用有著本質的區別,特別是科技含量高、技術特點較強、商務模式複雜、運作流程較長而且政策性強,是行業目前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2011年1月1日起,《廢棄電器電子産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正式施行,新政策對回收處理企業在加工存儲場地、技術設備、拆解能力及污染防控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規範化要求。

  中國“十一五”規劃把廢舊家電回收處理列為中央政府投資支援的重點領域。2008年國務院公佈了《廢棄電器電子産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條例規定了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的相關制度和相關方責任以及監督管理部門及其職責,規範廢棄電器電子産品回收處理活動,為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提供了一定的法律支援。2009年以來開展的家電“以舊換新”活動,對電子廢棄物的回收處理起到了一定的規範和激勵作用。據商務部統計的數據,截至2011年7月28日,全國家電“以舊換新”活動中已回收舊家電6211.3萬台,通過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可回收利用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膠、廢玻璃、廢稀貴金屬等各種再生資源合200多萬噸,相當於開發了一個特大型的礦山,減少幾千萬噸垃圾處理量。

  管愛國説,臺灣電子産業發達、處理電子廢棄物的技術居世界前列,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對電子廢棄物進行回收處理,有30年的回收處理經驗,在法規、管理及技術方面與德國、瑞士同具世界先進水準,因此具有借鑒意義。

  他稱,臺灣有技術、大陸有市場,兩岸有望在電子廢棄物回收與電子清潔生産技術的合作中探尋綠色商機。

編輯:白皛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