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民間藝術展扮靚榕城“古街”

時間:2010-02-05 08:50   來源:中新社

  1月31日上午, 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中華情——海峽兩岸民間藝術嘉年華活動”在福州三坊七巷開幕,兩岸民間表演隊伍聯合進行踩街表演是其中的一項活動。 中新社發 祝敏松 攝

  中新社福州2月4日電 題:兩岸民間藝術展扮靚榕城“古街”

  作者 張羽

  一張紙,一把剪刀,帶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三四枝花,五六片葉,帶來一種清靈的意境;獨具匠心、妙趣天成的根雕藝術,則帶來一份濃濃的團圓情……正在福州南後街舉行的“中華情——海峽兩岸民間藝術嘉年華活動”,扮靚了迎新中的榕城“古街”。

  用鮮花祝福兩岸永遠是春天

  本次展出匯集了四十余件海峽兩岸花藝師的插花力作,兩岸花藝師在創作中融入自身的情感,融會中華文化獨特的清靈意境,讓生活隨處充滿喜悅。

  古典花藝構思巧妙,手法獨到,展示了萬物共生的中庸平和理念;現代花藝將西方天馬行空的創作手法與中華文化獨特的輕靈意境融為一體,作品風格高貴、俏麗、時尚、簡約,令人嘆為觀止。

  對於這些兩岸民間藝術家精心製作的“迎新禮物”,帶著女兒前來觀展的徐先生表示,“馬上就要過大年了,舉辦這樣一個展覽特別有意義,讓我們用鮮花祝福海峽兩岸永遠是春天”。

  兩岸民間工藝展示令人拍案叫絕

  作為“海峽兩岸民間藝術嘉年華”活動之一的“海峽兩岸民間工藝絕技展示”,木板燙畫、百變屏風、琉璃工藝等平日罕見的民間工藝紛紛亮相,令眾觀者拍案叫絕。

  6塊一樣大的板上粘有22張不同的畫,只要你用手拍一下,畫面就可一翻一個新樣。原來一字排開的屏風,也可以以任意點為軸,一軸多面,隨意擺成M型、多邊形和S型等不同的形式。

  “百變屏風”在古代是姑娘出嫁時,娘家特地送的嫁粧。如有人突然闖進屋,這屏風專門用來遮醜。“百變屏風”應用的原理,與“變臉”有些相似。它不依靠任何機械和磁力的作用,而是靠傳統方法變換畫面。

  尤為引人注目的當數臺灣民間藝術家展示的琉璃工藝。放在桌上的鳥、蝦、苦瓜等琉璃工藝品,不但顏色非常逼真,而且“表情”也十分豐富。臺灣工藝發展協會理事長黃安福指著桌上的琉璃苦瓜説,這個有四五斤重,做工耗費近12天,一個得賣1.3萬元。

  用睿智雕琢同一個夢想

  海峽兩岸均有剪紙的民間習俗,福建的漳州、龍岩、三明、寧德等地尤為興盛,福州的剪紙雖起步稍遲,卻融入了一份濃厚的歷史積澱,飽含逸趣哲理。臺灣的剪紙藝術則獨闢蹊徑、獨具魅力。

  此次藝術展上奉獻出的是“率性而為”的文人剪紙,以及臺灣剪紙藝術家別出心裁的“紙藝”。一張紙,一把剪刀,無論天上飛的還是地上走的,一件件作品讓人深深地感受到“簡約而不簡單”。

  根雕則融自然美與藝術美于一爐,“七分天成,三分人工”,藝術家們獨具匠心、妙趣天成的感染力,使得根雕受到越來越多人青睞。

  更重要的是,海峽兩岸一水相連,兩岸人民同根同源,藝術家們用同樣的睿智共同雕琢著中華民族的同一個夢想。(完)

編輯:董潔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