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健全促進宏觀經濟穩定、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穩步推進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加快發展民營金融機構。完善金融監管,推進金融創新,提高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競爭力,維護金融穩定。”深化金融改革,下一步的重點是什麼?銀行、保險和資本市場將有哪些新舉措?本刊推出這組報道,希望能為讀者和有關部門提供參考。
銀行業
加強創新 服務實體經濟
十年間,銀行業在支援實體經濟發展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信貸資金源源不斷流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家重要産業、重大項目、環保行業、保障性安居工程得到信貸資金的大力支援。與此同時,功能相對健全的銀行業服務體系已經初步建成,機構網點遍佈城鄉街道,百姓能享受到更加全面、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
青島乾運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産鋰離子電池材料的高科技型小企業。2003年成立後,公司一直以自有資金維持經營運轉。“電池材料生産企業是資金和技術密集型企業,但是從銀行獲取信貸資金需要抵押、擔保,這些對小企業來説,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副總經理袁紹華説。今年事情終於發生了轉機,公司從招行青島城陽支行獲得了2000萬元信用貸款,不用擔保,不需抵押。袁紹華説:“以前只有大企業能享受到銀行服務,現在小企業也成了銀行的‘座上賓’,能享受到銀行貼心服務。”有了這筆資金,企業能解決上市準備期的資金緊缺難題,為後續發展鋪寬道路。
“小微金融”成為近年來談及銀行服務的一個高頻詞,無論是城市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還是資産規模上十萬億的大型商業銀行,都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作為業務拓展的新領地。銀監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末,小企業貸款順利實現“兩個不低於”目標,即信貸投放增速不低於全部貸款增速,增量不低於上年。全國銀行業小企業貸款餘額10.8萬億元,同比增長25.8%,比全部貸款平均增速高10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1.9萬億元,同比多增2093億元。
在服務實體經濟的同時,銀行自身的發展成績更令世界矚目。“這十年間,我國銀行業取得重大進步,初步建立起了市場化的公司治理機制,行業盈利水準不斷提高,從‘技術上已經破産’發展成為了全球最賺錢的銀行之一。”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説,銀行業風險防控能力提升,資産品質明顯提高。銀監會數據顯示,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從2003年末的負數上升到2012年9月末的12.7%。銀行風險大幅下降。當前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雖然比年初略有增加,但不良貸款率仍維持在0.97%的較低水準,明顯低於世界1000家大銀行3%左右的平均不良貸款率。
站在新的起點,銀行業未來面臨的挑戰仍然不少。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指出,當前外部經濟環境更加複雜,國內經濟趨穩的基礎尚不穩固,銀行業面臨的經濟形勢仍然十分嚴峻,經濟社會的發展對銀行業支援實體經濟、改進金融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服務小微企業、推行綠色信貸、支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等,需要更多信貸資金注入。銀行業只有持續加強管理創新、業務創新、産品創新、流程創新和資訊系統創新,不斷提高金融服務效能,才能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金融服務提出的新要求。
尚福林指出,未來,銀行業要以嚴密防範金融風險,強化全面風險管理為抓手,加強對風險的檢測識別、預警預防、化解處置,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同時需加快改革轉型步伐,穩步走好差異化競爭、特色化發展道路。
證券業
完善制度 祛除股市頑疾
“為什麼股市走勢和宏觀經濟相背離?”“密集推出的政策為何難改頹勢?”……近兩年來,在A股市場的綿綿下跌中,這些問題也一直縈繞在很多投資者的心頭。
投資者的不滿,從市場走勢圖中不難找到答案。從2010年11月以來,股市進入持續下跌狀態,雖然間或有所反彈,但基本是曇花一現,指數低點很快就被刷新。而且,從反彈力度看,也是一波弱于一波。對於大部分投資者而言,這兩年的股市不僅沒有讓自己的資産增值,反而成了虧損纍纍的“傷心地”。
市場的如此表現,自然也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重視。近日,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正面回應股市下跌:“雖然我們不負責股票價格上漲和下跌,但是我國市場處於新興加轉軌階段,市場建設任務很重,監管機構需要承擔起一定的責任。”
這個“責任”的內涵是什麼?人們就此展開熱議。中國股市雖然依然年輕,但歷史經驗已充分證明,股市運作有其自身的規律,外部干預雖然可能會改變其短期走向,卻改變不了市場運作的內在規律和長期趨勢。希望“政策救市”的想法,也許能在一時激活市場,但卻難有持久效果。正因為此,對於監管部門而言,其職責就是通過對市場行為和市場運作的監管,維護市場的正常運作和良好秩序;針對市場存在的一些問題,如“炒新、炒小、炒差”、內幕交易、資訊披露不規範、侵佔小股東利益等,通過推進改革、完善制度來化解這些痼疾。
事實上,今年以來的諸多政策措施,其發力點也正是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鼓勵引導上市公司加大回報投資者力度;發佈創業板、主機板、中小板退市規則,逐步形成市場化和多元化的退市標準體系,促進市場優勝劣汰;引導境內外機構投資者和長期資金入市……近一年來,證監會為適應市場改革發展需要,積極推進相關制度、規則的制定和修改,正式出臺的規則、制度達60多件。
近期多項改革措施陸續或即將出臺,也引起了高度關注。如在增加RQFII投資額度2000億元的同時,著手修訂相關實施細則,擬進一步擴大機構範圍、放寬投資比例限制;加快證券公司創新發展;推動實行股息紅利差別化個人所得稅政策;規範上市公司員工持股計劃等等。這些措施在改善投資者結構、吸引更多資金“活水”、引導市場投資理念方面,都將體現積極效應。
郭樹清指出,資本市場的發展有利於增加財富源泉、增加居民財産收入、提高社會流動性。而資本市場的發展需要法制建設的支援,只有依法治理資本市場才能更有效,中國資本市場必將迎來一個持續、穩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必將為中國經濟和社會的順利轉型作出重大貢獻,必將為廣大投資者帶來更有利、更豐厚的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