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農傳統文化産業更需金融支援

2011-11-29 09:29     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范樂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玉石經銷商及投資者被河南南陽鎮平縣石佛寺鎮榆樹莊村百年玉雕加工歷史及全國最大玉雕生産基地的名號吸引,節假日期間,進村交易、採購的車輛甚至會形成綿延數十里的長龍。

  基於中央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判斷,人們對文化産業在“十二五”

  時期將迎來新發展高潮的未來確定無疑,那麼石佛寺鎮的玉雕加工産業能否借助這股東風獲得外力支援?當地村民似乎並不關心,中國農業銀行鎮平縣石佛寺支行行長楊虎在走訪時了解到“村民自有資金充裕,需要資金時更傾向於互相週轉”。

  對於村民不在意的事情,一家金融機構和一些人卻開始操心。農行河南省分行副行長郭斌表示,“十二五時期,文化産業發展步入快速增長期,金融機構在服務文化産業中,如何實現與文化産業的有效對接,實現金融與文化的雙贏是我們所要考慮的問題。”

  一箭雙雕玉

  雕加工雖與動漫、影視,網遊等同屬文化産業範疇,但與這些“科目”相比,卻缺少了現代、科技以及發展空間等吸引正規金融機構資金進入的因素。此外,石佛寺鎮以農戶為單位的小規模經營特點又為這一傳統行業加添“涉農”色彩,也似乎更局限了金融機構可發揮的空間。

  何瑞曉從事玉石銷售已有十多年的歷史,與榆樹莊村玉石銷售市場的大多數本地經銷商一樣,她既是顧客眼中精明的商人,又是專家眼中的手工藝者,還是政府及金融機構眼裏的普通農民。

  普通農民的身份恰恰為農行提供了支援玉雕加工行業的契機,並“偶然”形成較早介入文化産業的“意外結果”,農行南陽分行副行長劉子軍為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2008年開始,該行就與鎮平縣玉雕協會協作,累計向石佛寺鎮玉雕經營戶發放農戶小額貸款1193戶、金額3583萬元,有力地支援了作為河南省首批“文化産業示範基地”的石佛寺鎮玉雕加工産業的發展。

  在郭斌看來,服務“三農”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農業銀行的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而農村文化産業又是文化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扶持民間特色文化産業,能夠將特色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形成富有活力的特色文化産業集群,有力地帶動當地農戶增收和農民致富,起到一箭雙雕的目的。

  農村文化産業也具有其他文化産業無法比擬的優勢。提及金融服務文化産業的發展,一些金融機構便將目光瞄準動漫、網遊等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文化産業中的新興産業,以期搶先佔領市場,分享可能産生的豐厚利潤。不過這些新興産業多以智力投資為主,擁有的主要是版權、智慧財産權等無形資産,且本身發展都存在著“摸石頭過河”,金融支援存在潛在較大風險,金融服務也無可借鑒模式。因此,金融機構不僅要在創新金融服務上下苦功夫,還要時刻警惕未知風險的突然發生。比較而言,農村文化産業則具有發展時間較長、産業較為成熟、風險較小的特點。

  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産業的東風,也使農行河南省分行對支援農村文化産業有了更多的想法。為打破小額農戶貸款資金有限的局限,農行南陽市分行即將推出“個人寶玉石質押貸款”業務,貸款額度可從原有的幾萬元提高至幾十萬元,可以更好地滿足當地農戶對於資金的需求。這僅僅是農行河南省分行支援農村文化産業工作的一個側面。

  不僅僅是農村文化産業

  在河南,文化産業對很多金融機構來講都是一塊誘人的蛋糕。

  據了解,河南省作為全國文化資源大省,目前,全省有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區1家,示範基地7家,通過國家認定的動漫企業6家,省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6家、示範基地52家,省級文化産業特色鄉鎮34個、特色村41個。

  “十一五”期間,河南省文化産業增加值保持年均18%的增長速度,2010年文化産業增加值達到720億元,文化産業正在成為助推該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而據河南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河南省建設文化強省規劃綱要》,到2020年,全省文化産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達到15%,佔GDP的比重達到7%,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

  面對這塊誘人的蛋糕,農行河南省分行正積極介入,郭斌告訴記者,該行已先後與河南省文化廳、新華社河南分社等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明確“十二五”期間向文化行業提供100億元授信額度的任務。

  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也紛紛瞄準這塊市場。對此,農行河南省分行機構業務部副總經理海軍幹便深有感受,近年來,隨國家扶持力度的加大,各家銀行紛紛搶灘文化産業市場,同行業的競爭愈發激烈。

  針對這一情況,農行河南省分行除借助植根“三農”的傳統業務優勢提升文化産業份額外,還採取了多項措施。如加強與文化主管部門溝通合作。依託國家文化部牽頭的文化産業投融資公共服務平臺,及時發佈文化行業企業和項目資訊,相繼使多個項目通過審核進入平臺項目庫……

  其次,制定積極的行業信貸政策。把文化行業納入重點支援範疇,建立全省農行統一的文化行業目標客戶庫,下髮指導各行開展金融服務;結合文化企業“頻、急、快”的融資需求,建立信貸審批“綠色通道”,對文化産業集團客戶,提升經營層次,縮短業務辦理鏈條;對中小文化産業客戶,實行評級、授信、用信一體化審批,“一站式”服務,最大限度提高信貸審批效率。

  此外,還加強培育輔導融資又融智。針對文化企業多為文化人創業,缺乏專業金融財務知識,在提供融資的同時,還積極培訓企業管理層及財務人員。

  發展與防範風險並重

  玉石投資熱給石佛寺鎮帶來滾滾財源,據當地政府部門人員介紹,該鎮僅玉雕加工一項便實現了年産值8億元的目標。榆樹莊村村長牛衛平告訴記者,榆樹莊村村民只有4000多人,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千萬富翁。在一家玉雕加工店舖內,據老闆王新勝介紹,僅展櫃內擺出的玉鐲、玉石吊墜總價就已經超過百萬元。

  不過在採訪中,很多村民也表示,雖然不缺錢,卻很需要錢。牛衛平解釋説,隨著成品價格的大幅上漲,原料價格也隨之大幅上漲,村民通常需要借錢採購價值不菲的原料,少則十幾萬元,多則上百萬元。因此3至5萬元的小額農戶貸款,已經無法滿足農戶的需求。農行的“個人寶玉石質押貸款”推出可解村民的燃眉之急。

  雖然玉雕産業的貸款資金額度有限的問題得到了解決,不過對於文化産業來説,還是有諸多的困難及挑戰需要金融機構面對。郭斌認為,文化産業自身特點就決定了服務文化産業面臨著一些困難和挑戰。

  他認為,首先,文化産業自身特殊性制約信貸資金進入。文化産業發展相比傳統工商企業,存在前期成長階段的風險難以把握,資金回報期長,原創産品開發難度大,産品投産後現金流不穩定,未來收益預期、風險評估難度較大,這些都讓銀行很難以財務報表對企業的還款能力做出評估。

  其次,文化産業融資受信貸政策及法律的約束。文化企業的投入多以智力投資為主,擁有的主要是版權、智慧財産權等無形資産。而智慧財産權、無形資産的價值評估較難,一些收費權及無形資産作質押缺乏法律依據。

  晚上7點多,在榆樹莊村,大多數玉石經銷戶已經結束一天的經營,白天喧鬧的、可以容納1000多個攤位的玉石銷售市場此時顯得冷冷清清,村長牛衛平卻還在為當地玉雕加工産業未來做著新打算,他指著一座樓房告訴記者,“這座還未竣工的大樓,以後將是高端玉石銷售地點”。與牛衛平一樣,郭斌也在為金融支援文化産業的未來發展做著謀劃,他説,從長遠來看,文化産業不僅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而且是典型的朝陽産業、綠色産業、低碳産業,正在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空間,通過扶持文化産業,不僅能夠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而且也為經營戰略轉型提供契機,提升社會形象,確立區域主流銀行的核心地位。(記者楊洋牛蘊葉松)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