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嚴防信貸井噴 給銀行“打預防針”

2010-11-24 09:21     來源:-人民網     編輯:張蕾

  無論緊急投放,還是緊急截流,在強大的緊縮預期下,銀行信貸似乎有些方向性“迷路”。現在,突擊放貸的有,全力回縮的有。抗擊通脹,不能亂了陣腳。無論是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我們需要一個節奏,銀行尤其不能亂了節奏

  “上海市場的信貸投放比較平穩,沒有出現突擊投放的現象。”11月23日,上海市銀監局官員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前有消息稱,截至日前,11月份全國新增貸款已接近6000億元。

  與此同時,《關於加強當前重點風險防範工作的通知》已于11月中旬以急件形式下發至各銀監局和銀行業金融機構。《通知》大範圍、全方位地提示了銀行面臨的各種風險,其中對政府融資平臺貸款、房地産開發貸款、管控流動性風險等均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

  分析人士指出,銀監會歲末緊急佈局風控,屬於給銀行提前打“預防針”。

  “存貸比”之痛

  “中小銀行不可能出現投放井噴。”上海某股份制銀行中層管理人員告訴記者,“特別是再次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後,信貸衝動不可能逾越存貸比。”

  距離上次宣佈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僅9天,11月19日,央行再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收緊銀行體系的流動性近3500億元,這已是年內第五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監管層不斷收縮流動性的舉措令原本並不充裕的四季度信貸投放更加趨緊。

  另一家股份制銀行相關人士接受採訪時説,“10月份,從銀行向股市‘搬家’的資金量大,存款明顯下降。”

  存款的突然減少,使得部分銀行的存貸比大幅升高。這些銀行的首要任務是,加大吸收存款的力度,為明年放貸打好基礎。“並非所有銀行都想在年末衝刺投放。”市場人士表示。

  某國有銀行上海分行辦公室人士表示,並沒有停止發放一切貸款,但肯定會收緊放貸速度與規模。

  上海大部分銀行認為,目前處於投放淡季。“放貸控制得比較嚴格。現在一般有客戶還款,銀行有新的額度才會發放出去。”

  上市銀行2010年半年報顯示,部分銀行的存貸比高於75%的監管紅線。除國有銀行外,中小銀行的存貸比數據都不太樂觀。

  “存貸比逼近警戒線的壓力勢必使一些金融機構增加存款。”分析人士表示,未來銀行吸儲的競爭將進入白熱化階段。

  “在負債業務上,無論是大銀行還是中小銀行都存在壓力。”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曾指出,由於今年受“三個辦法一個指引”的影響,小銀行貸款呈現出向大銀行流動的趨勢,中小銀行和大銀行之間存款資源的分配更加不均,而更令銀行擔憂的是存款搬家的現象仍在惡化。

  提前打“預防針”?

  《關於加強當前重點風險防範工作的通知》已于11月中旬以急件形式下發至各銀監局和銀行業金融機構。這是否意味著11月的信貸規模可能會出現“井噴”現象,從而使監管層提前打“預防針”?

  國泰君安銀行業首席分析師伍永剛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銀監會開展風險防範工作針對的是銀行可能面臨的所有風險,並不僅指信貸規模的控制。並且,11月份信貸是否會出現井噴現象還需要等待最終確切的數字。”

  近期,有市場傳聞稱,11月第一週全國金融機構新增信貸投放規模已達4000億元,接近正常情況下全月投放量。截至目前,本月新增貸款已接近6000億元,全年7.5萬億元的信貸規模幾近告罄。

  伍永剛表示,此前國泰君安預測的11月份信貸投放規模為4000多億元,對於傳聞中井噴的數據,伍永剛認為,“一方面不排除銀行將原本信貸表外信貸數據轉至表內,從而導致表內信貸數據增長。另外,也可能是銀行方面考慮到明年信貸可能會更緊,因此希望發力衝刺信貸規模,趕一下‘末班車’。”

  業內人士指出,按照往年的情況來看,一般最後一季度銀行信貸投放的速度會放慢,但從已經公佈的10月份信貸數據來看,卻是不降反增。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目前,國家正在大力遏制通脹,而信貸投放過高是流動性氾濫的主要渠道,因此銀監會在當前督促銀行放緩信貸投放節奏,無論是動用貨幣手段,還是經濟手段,或者是行政性的手段都是有必要的。”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