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人現在如何理財 低風險産品突遭追捧

2013-07-09 10:45     來源:西安晚報     編輯:林天泉

  溫州曾經盛産冒險家,那裏有中國最活躍的投資群體,炒房、炒煤、炒車、炒電、炒匯、炒商鋪、炒棉花、炒石油……每一個可能的賺錢機會,都能看到溫州人的身影。然而在溫州民間信貸風波之後,溫州人理財觀念發生了徹底改變,關注本金安全成為了投資的首要考慮因素。

  低風險産品突遭追捧

  6月底的溫州顯得有些悶熱,加之現階段經濟發展狀況仍無起色,這個城市顯得並不那麼富有朝氣。開晚班的計程車司機還在抱怨生意不好,這種情形從兩年前開始,一直沒有改善。但溫州的理財市場,卻産生了令人驚喜的改變,一股理性投資風氣悄然興起。

  其中最大的變化是,包括第三方理財機構、私人銀行等低風險金融産品,實現從乏人問津到受到追捧的華麗轉身。類似的情形早在今年年初也出現過。溫州市政工程“幸福軌道”市域S1線增資擴股一期,在短短一個月內,認購總金額已超11.9億元。其年化6%的收益率相對先前的民間借貸收益來説,要低了很多,但其較高的安全性還是吸引到了7000多溫州人參與認購。

  專業機構的調查報告結果也從另外一個方面印證了這樣的變化。根據第三方理財機構宜信財富和《溫州商報》聯合發佈的《2013溫州大眾富裕階層財富報告》顯示,對於投資主要選擇方式方面,民間借貸已經不再是溫州人的第一選擇,股票和銀行理財産品分別以73.3%和69.1%佔據前兩位。而對於“未來最感興趣的投資産品是哪一種?”這個問題,超過92%的人選擇了固定收益産品。

  “民貸風波”是針清醒劑

  記者梳理溫州人近期所追捧的金融産品發現,無論是銀行理財産品,還是第三方理財機構提供的金融産品,都具有一個共同點,即收益率大多在5%~10%之間。這樣的收益,相對於動輒20%以上收益率的民間借貸,兩者有著明顯的差距。那麼,溫州人緣何突然變得就低不就高了呢?

  “一場民間借貸風波讓溫州人開始關注本金安全了。”張瓊瑤給出了這樣的説法。市場人士的分析,也佐證了她的説法。從私人銀行、第三方理財機構,甚至溫州本土仍在做資金仲介的地方,人們目前詢問最多的不是收益,而是資金安全。對於這樣的變化,宜信財富溫州負責人吳強感受最深,他説:“之前我們向溫州人推薦理財産品,他們一般肯定都會先問收益是多少,如果達到自己的心理預期就投,否則免談。而現在,問得最多的卻是風險如何控制,本金安全有無保障。”

  這樣的轉變,頗有覺醒的意味。張瓊瑤分析指出,爆發于兩年前的民間借貸風波,讓溫州人深刻認識到單純追求高收益而忽視風險存在的做法不可取。溫州民間借貸利息普遍曾高達30%,最高達到60%。如此之高的成本,使得主要使用者當地企業無法承受。也就在溫州經濟受到美國次貸危機衝擊開始下滑之時,加之國家在2011年二季度開始收緊銀根,溫州民間借貸風波爆發。一時間,老闆、“老高”(指專做民間借貸的人)跑路,眾多參與其中的人血本無歸。據統計,溫州民間資本超過8000億元,且以每年14%的速度增長。來自非官方數據表明,參與民間借貸的資本規模約4000億元,約佔當時全溫州市銀行貸款的50%。

  暴利時代已成過去式

  對於溫州人投資觀念的轉變,何旭艷認為可以解讀為溫州人的審時度勢之舉。民間借貸風波讓溫州人蒙受損失的同時,也讓他們開始反思,高收益與本金安全哪個更為重要?“至少從目前來看,他們選擇了後者,這是一個可喜的變化。”她説。

  何旭艷同時提到,溫州草根一代退居幕後,大部分已經掌握了很多金融知識的二代走上前臺,他們的投資選擇也更為合理和理性。周立雄也看到了這樣的變化,在此前不久,有個富二代主動找到他要求調整財務規劃,尤其是增加合理的保障和安全投資。

  展望未來,類似于過去十年房價瘋漲,以及2006年股市大牛行情,已經不再可能會出現,暴利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式。因此,如果還寄希望於通過房産投資而獲得鉅額回報,或者希望在短時間內通過炒股而暴富,肯定難以實現。

 (據《理財週刊》)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