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電話送險不保險:一月贈保縮成七天

2013-05-20 11:31     來源:重慶日報     編輯:林天泉

  CPI上漲,市民手中的貨幣資産不免“縮水”。與此同時,動蕩不安的金融市場,也讓投資者在保險、股票、基金、外匯等領域的理財投資屢屢遭遇收益難題。

  一些金融機構為了招攬生意,不斷違規“忽悠”投資者。為了幫助普通投資者擦亮眼睛,在理財過程中提高資本收益率,本報將推出“理財風險揭示”欄目系列報道,提示在多個理財領域存在的風險。

  “您好,我是xx保險公司的,現在向您免費贈送xx保險,您可以先試用,我們不收取任何費用。。。。。”5月14日,重慶中誠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范興渝接到一個電話,未等對方説完,便迅速挂斷了電話。

  一個月“贈保”縮成七天

  范興渝的果斷,跟前不久的一次經歷有關。

  今年4月,范興渝接到一個保險推銷電話,對方稱將向他免費贈送1個月的意外保險。

  “反正不花錢。”范興渝答應讓對方贈送一份。

  “五一”假期,他去外地旅遊,準備啟用這份免費保險。他進入保險公司網站輸入個人資訊後激活了保單。免費保險內容主要是公共交通意外險,最低保額2萬元,最高保額20萬元。

  結果資訊提示,這份免費保險的保險期只有7天。不是1個月嗎?范興渝向客服質詢,對方稱他選擇的是大額保險,贈保期只有7天。雖然沒花錢,范興渝還是感到被“忽悠”了。

  同樣因為電話銷售,重慶夢影動漫公司總監黃文晗付出的卻是真金。

  去年,某保險公司電話向他推銷一份商業險,稱收益率高達7.8%,高於定期存款利率。黃文晗覺得划算,當即同意購買。

  半年後,他去查詢收益情況,才發現7.8%的收益率是20年收益率總和,每年收益率僅0.4%左右。“比活期利率還低,讓保險公司給蒙了。”

  “贈保”成為推銷的“敲門磚”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很多市民都曾接到保險公司的“贈保”電話。

  保險公司為什麼熱衷電話銷售?

  我市一家保險公司的負責人對記者説,目前銀保增長乏力,個險渠道也萎靡不振,只剩下電話推銷渠道穩步增長。“與傳統的銷售渠道比,電話推銷更便捷、成本更低,針對客戶更精準,因此電話銷售成了不少公司的主要行銷方式。”

  據了解,電話銷售是在2003年引入國內壽險業的。目前,我市超過2/3的保險公司都已涉足此項業務。

  另一家保險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説,電話銷售的缺陷,保險公司其實心知肚明。“銷售人員進行銷售時,為了讓客戶下單,會模糊一些概念和條款,如果碰到有一定購買預期的投資者,電話推銷往往會促成買賣。”

  談及保險公司大量贈送保險的原因,該人士坦言,監管部門不允許保險公司電話陌生拜訪,所以將贈送保險作為“敲門磚”,一旦對方接受了免費保險,便不再是陌生客戶,保險公司後期也就可以名正言順地電話拜訪,推薦其他險種了。

  少説口頭語

  面對電話銷售,很多消費者擔心電話購買後能否退保?拒絕後會不會被保險公司強制下單?

  市保險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電話銷售的保險一樣有猶豫期,在投保人收到保單之日起10日內,可以無條件地要求保險公司退還保費。

  “為了防止騙局,市民電話投保後應該進行確認,回撥一下號碼或者在114、保險公司網站上進行查詢。”這位負責人説,電話推銷主要是實現産品介紹、簡易核保、銷售確認等工作,然後保險公司必須要給客戶提供正式的保險合同、投保書,並由客戶本人或被保險人簽字確認,待銀行扣款成功後,才算投保成功。

  “由於電話銷售有錄音,投資者在通話時,應當慎重應對。”某家保險公司的高管龔君秀提醒,如果投資者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這份保險,在通話過程中切勿模糊應答,不要使用“好”、“嗯”、“可以”、“哦”等日常口頭語。“錄音有法律效力,這些詞語可能會成為保險公司認為你確認要購買合同的依據。”她説,對保險産品沒興趣的投資者一定要直接説“不”並禮貌挂機,不要與業務員糾纏。

  標簽:范興渝推銷保險公司黃文晗無條件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