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超跌反彈熊市未完 100日元大關終究難保

2013-04-16 13:53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編輯:范樂

  最近幾天匯市格局發生些變化,首先是弱勢經濟指標對美元的壓製作用在弱化;其次是日元似乎暫時消化了日本央行激進的刺激政策,從而展開了反彈;再就是前期走勢不錯的澳元猛然回落。就基本面看,日元的反彈顯得較虛,澳元的回落相對較實。操作策略上,投資者暫不必扭轉對日元的看空心態,但對澳元的強勢卻可增加些猜忌。日元止跌反彈

  最近半年多來,日元貶幅極大,由77.50日元兌1美元貶至99.94日元,日元貶值的累計幅度高達29%。最近一週,日元貶值勢頭似乎有所衰竭,在試探100日元大關後有所反彈,至本週一18:40暫彈升至97.74日元。

  自上月4日日本央行宣佈激進的寬鬆政策後,本已貶值多月的日元又進入新一輪暴跌。上周稍晚時段,日元展開了反彈,其主因是超跌,次因是上週日本央行行長暫時停止鼓吹超寬鬆政策,另外其他國家對日本做法不認可態度也愈發明顯。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上周表示,為了達成安定物價的目標,現在非常有必要採取適當措施,但日本央行將 “不會在今後的每次貨幣政策會議上都調整貨幣政策”。與前期表述對比,其表述已顯現難有的“溫和”,這對已積聚極大超跌能量的日元構成了支撐。

  美國財政部上週五向國會提交的“外匯市場報告”中表示,其不支援日本近期的“以日元下跌為目的的外匯干預行動”。此前,歐洲一些國家也向日本施加壓力。本週一世界銀行發佈的《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經濟半年報》表示,亞洲新興經濟體應考慮在貨幣刺激措施上有所收斂。

  此外,本週20國集團(G20)將於美國召開會議,預計該會議將向日本施壓,要求其不可過度壓低日元。據悉,歐盟在為G20會議準備的文件中指出,“美國及日本欠缺可信的中期財政整頓計劃。”該文件還稱,“歐盟將敦促東京展開結構性經濟改革。”該文件雖未明説,但其傾向已較為明確。

  日元熊市未完

  雖然日元展開反彈,但本輪跌勢可能依然未完,其中原因是日本的通縮由來已久,加上該國老齡化問題嚴重,消費不景氣將促使其很難走出通縮泥潭,故當未來通脹目標難以達成時,日本央行仍可能變本加厲地實施寬鬆政策。

  瑞銀 (UBS)經濟學家LarryHatheway在週一公佈的報告中表示:“即使日本推出刺激措施,日本通脹仍可能頑固地維持在負值區域,這將迫使日本購買更多資産。假如出現這種局面,美元兌日元或會突破2007年高點125日元。”

  至於外部壓力也基本可以忽視。因有利於全球經濟增長,歐美等原本就支援日本進行量寬操作。同時,歐美也在幹同樣勾當,不太可能再指責日本方面太過激進。

  日本最大壽險商NipponLifeInsurance經濟學家YasuhideYajima的一席話可能道出本質,“日元貶速太快,讓美國難以稱讚日本打擊通縮之舉。”

  近期國際金價暴跌,這對日元也有些壓製作用。黃金和日元均為零利率品種,均有避險功能。因此,當黃金弱時,多少會給日元出些不利的心理提示。

  不過本週一,日本公佈的數據對日元有些支撐,或許能支撐日元再反彈一些。數據顯示,日本2月份工業産值的修正值為環比增0.6%,這要遠優於初值的降0.1%。

  日元反彈短期內仍可能維持一陣,但續漲空間應相對有限。日元雖有些支撐因素,但如上所述,多數支撐因素並不牢靠。因此,投資者並不宜過度地押注日元升值,甚至應繼續逢高沽空,預計不久就將跌破100日元大關。

  澳元根基受損

  上週四,澳元達到本輪反彈高點的1.0582美元,隨後不斷回落,至本週一加速殺跌。本週一同上時間,澳元暫時大跌0.93%至1.0405美元,三天來最大貶幅達1.78%。

  造成澳元殺跌原因多樣,一方面是美國上周公佈的經濟指標多數不佳,暗示全球經濟復蘇充滿波折;另一方面,國際大宗商品多數大跌,損及澳元等商品貨幣。除澳元外的紐西蘭元、加元、巴西雷亞爾、南非蘭特等均有貶值;此外,中國經濟復蘇情況遠不如預期。

  美國上週五公佈的零售銷售資料與消費者信心指數均遜預期,其3月零售銷售下滑0.4%;4月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初值從3月份的78.6大降至72.3。市場擔心,美國政府減支帶來的負面效應開始浮現。本週三,美聯儲將發表反映各分區經濟情況的褐皮書,假如情況不佳,澳元勢必再受打擊。

  中國本週一公佈的一季度GDP同比增7.7%,3月工業産值同比增8.9%,均不如預期。中國經濟情況不佳顯然會構成澳元沉重壓力,加大澳元繼續降息機會。

  今日,澳洲聯儲將公佈本月2日所召開的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這極可能引發澳元波動。

  從技術面來看,由2011年年中至今澳幣走了一個大收斂三角形,上周曾向上突破壓力上緣,但量能不濟,加上中國、美國情況不及預期,故未來澳元能有效向上突破的機會實質上已經大降,故操作上就宜進行糾錯,應平去澳元多單。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