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類期貨投資可逢高布空

2013-03-13 14:18     來源:國際商報     編輯:范樂

  告別“春節”消費高峰,豆類市場消化節前備貨,整體走出一波回落行情。其間,東北大豆購銷迅速恢復,價格穩步走升。沿海壓榨收益漸入佳境,貿易商信心依然不足。國外,雖有阿根廷産區乾旱、巴西港口工人罷工以及內陸運力不足的炒作,龐大的産量仍如頭頂懸劍。接下來,距離南美大豆集中上市還有一段空檔期,美豆陳作是主要進口源,美豆庫存緊俏預期進一步被消化,國內處於“去庫存”階段,油粕終端需求尚待恢復或限制豆類期價上方空間。

  國産大豆“有價無市”

  春節過後,東北主産區大豆市場率先復蘇。國産大豆余量有限,食品加工行業大量收購蛋白豆,油廠豆源持續減少。農民“變現”意願顯著下降,惜售情緒支撐下,東北大豆收購價格穩中有升(4640~4720元/噸)。相比而言,臨儲大豆收購價(國標三等2.3元/斤)偏低,導致臨儲庫點收購量低於上年。據悉,截至2月中旬,黑龍江、吉林等6個主産區累計收購2012年産大豆292.6萬噸,同比減少134.4萬噸。另一方面,囿于余糧不足,油粕售價下滑,導致東北地區油廠壓榨延續“巨虧”局面。部分油廠不急於開工,産區油豆採購尚未放量,雖然短期價格難以下滑,但繼續上漲的動能也較有限。

  港口供應由緊轉松

  自去年12月份之後,我國港口大豆庫存屢探近兩年新低。分析其原因,去年12月國內油廠、貿易商密集取消此前高價訂購的美豆合同,改用價格低廉的港口大豆。2月多數時間裏,我國港口大豆庫存維持在500萬噸下方。

  1、2月我國共計進口大豆858萬噸,其中沒有巴西、阿根廷大豆入境。眼下,巴西大豆陸續收割並運抵港口。統計顯示,2月份巴西大豆出口由1月的284噸跳漲至95.96萬噸。Abiove消息,巴西或在收割後出口大豆3850萬噸。除了今年“創紀錄”的産量壓力,南美大豆價格較美豆低廉,或進一步拉低港口大豆分銷價格。

  美豆庫存萎縮利多出盡

  隨著節後中國買家重返國際市場,而巴西駁船裝運延遲,短期美豆,尤其是陳豆出口量被拉高。USDA周度銷售報告顯示,截至2月21日當周中國採購美豆舊作47.5萬噸,佔2012/13年度美豆出口量的68.94%。預期本年度中國累計採購美豆2121萬噸,同比增長8.8%。

  1、2月份,市場不斷消化美豆庫存趨緊預期。機構普遍認為,在週末即將公佈的供需報告中,USDA將再下調2012/13年度美豆年末庫存預估值(至1.20億蒲式耳)。此前,供需報告已經將美豆庫存調減至9年最低水準339.7萬噸,庫存消費比跌至歷史次低位4.05%。隨著美豆庫存萎縮得到印證,其對價格的支撐力度或較前期減弱。

  油粕需求“兩重天”

  2月以來,國內油粕價格呈反向走勢,當前油粕比在2.456:1,低於2009年以來中值(2.745:1),並有繼續下移的趨勢。國內豆油庫存居高不下,而豆粕相對偏緊是造成短期“粕強油弱”的主因。然而,春節前期豬糧比、生豬價格就已經結束了去年10月以來持續增長的勢頭回落。養殖業利潤下滑打壓養殖戶補欄積極性,飼養實際需求尚待回穩,短期豆粕反彈空間不宜過高估計。

  從較長週期來看,近20年我國油、粕消費呈現顯著差異,豆粕增速遠超豆油。有分析指出,國內豆粕連續四年保持10%以上增速,源於豆粕的蛋白飼料需求不易被替代。此外,我們認為油粕需求大相徑庭還取決於以下兩方面:其一,豆粕存儲週期較短,飼料企業嚴格控制庫存“隨採隨銷”,這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豆粕需求的剛性;其二,生豬養殖每年兩次集中出欄、補欄,其間豆粕都將呈現季節性需求放量。

  綜上,建議豆類維持中線偏空思路。短期震蕩整固不宜追高,風險規避性投資者或可嘗試買粕賣油套利操作,趨勢性操作者亦可逢高布空。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