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李巧曼滿懷熱情地推開某銀行大門,想為公司申請貸款時,不成想卻被潑了“一頭冷水”。
該銀行規定,企業經營時間必須滿3年或3年以上才可以申請貸款,而李巧曼所在的中盛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年初。也就是説,至少要到2014年,這家公司才能跨過銀行貸款的硬門檻。作為公司的副總經理,李巧曼奔波了好幾家銀行,卻都被拒之門外。
相比李巧曼的窘境,張躍強的貸款經歷則要順暢得多。身為寧波金田消防器材有限公司總經理的他告訴國際商報記者,他的公司已與銀行合作多年,現在,公司從銀行申請貸款的審批及相關手續辦理都比較簡便,有時銀行批的信用額度還有富餘。
同為外貿企業,貸款境遇為何如此不同?面對眾多中小外貿企業的貸款需求,銀行也加大了貸款支援力度,但雙方的放貸融資需求為何不能有效對接?
中小貿企該如何跨過硬性門檻
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雖然國家已出臺多項政策措施鼓勵金融機構加大扶持力度,但融資難的整體局面並未得到根本改觀。在外貿領域,中小企業融資難已成為長期制約企業發展的頑疾,其最直接表現就是銀行信貸融資渠道不暢。相比實力雄厚的大型外貿企業,在這條路上受阻的多是中小型外貿企業。
一位在中國工商銀行工作的客戶經理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對於外貿企業,銀行的貸款要求並無過多差別,放貸決定主要取決於企業的信用記錄和抵押物狀況。而信用記錄與企業的經營時間有關,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銀行要對申請貸款企業的經營年限作出規定,也解釋了李巧曼所在的企業為什麼從銀行貸不到錢。
抵押物主要指房産、土地、設備及訂單等,車輛一般不被接受。前述客戶經理表示,相對大型外貿企業,中小外貿企業往往拿不出或不願拿房産作抵押。“很多貿易代理公司沒有固定房産,連股東都不看好行業前景,不敢拿私人房産作抵押。銀行方面也難以判定這類企業貿易背景的真實性,為了防止企業虛假套現,一般不予貸款。”
他進一步指出,中小外貿企業受政策和市場影響較大,銀行擔心其經營市場不穩定,不能如期還款,從而出現壞賬,影響銀行經手人員的收益和前途,對銀行來説則意味著風險和損失。因此,對於剛剛起步的中小外貿企業,銀行原則上是不予放貸的,至少要等到企業具備了盈利能力。
銀行的給貸規定,在李巧曼看來缺乏合理性。“像我們這樣處於成長期的小企業最需要資金支援,若是等到企業已經成熟,很可能就不需要融資了。”
李巧曼所在的中盛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是製作動畫片的文化出口企業,産品主要面向歐美市場,一方面接手國外的劇本或廣告進行後期製作加工,一方面也主推公司的原創作品。李巧曼告訴記者,公司目前的運營狀況良好,但在面對一些大訂單時卻很“頭疼”。動畫片的前期投入很大,包括攝影棚、基地和高學歷員工的薪酬等,一旦接下訂單就意味著需要投入大筆資金。由於企業經營年限不達標不能從銀行融資,因此在面對連續劇等大訂單時只能忍痛割愛,只敢接些小訂單,員工的一些原創作品也苦於週轉資金不足推不出去。
為解燃眉之急,李巧曼的公司也曾求助於民間借貸。雖然公司一般只會借1~2個月的短期貸款,但卻要承受民間借貸翻番的高利率,最高時甚至達到銀行貸款利率的10倍。
據記者了解,為鼓勵文化産品出口,國家已出臺了一定的扶持政策,但要享受貸款免息,原則上是要等到影片完成並已出口到國外市場。對此,李巧曼表示,既然國家鼓勵文化出口,鼓勵發展服務貿易,就應在政策上給予更加切實的支援。
銀行該如何把控信貸風險
融資難,為難的不只是中小外貿企業,銀行方面也同樣有為難之處。
渣打銀行經濟師李煒説:“銀行不是不放貸,而是不能向沒有信用記錄的企業放貸。對於有信用記錄的企業,銀行要考慮其規模、利潤、完整經營鏈條等因素。銀行這樣做是出於風險考慮,而非對企業性質有所選擇或存有歧視。”
那麼信用記錄較好的中小型外貿企業,是否就能順利獲得貸款呢?寧波金田消防器材有限公司的貸款經歷或許能夠説明問題。
據張躍強介紹,寧波金田的消防器材産品主要銷往中亞及歐洲,從産值和註冊資産來看,公司應劃入中型外貿企業的範疇。公司在銀行的信用等級比較高,目前,公司同中國農業銀行、農業合作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深圳發展銀行、寧波銀行等都有貸款業務。其中,建行批給公司的信用額度有3000萬元。一些有業務往來的小企業也會找金田做貸款擔保。
雖然信用記錄對於外貿企業貸款成敗的意義重大,但實際的情況是,我國的徵信系統還有待完善,還難以採集收錄起步不久的企業信用資訊。
在徵信問題之外,抵押物缺失也是中小外貿企業貸款難的癥結。
張躍強指出,在外貿企業當中,工貿結合的外貿企業因有實業,可以房産、土地、設備、訂單、技術等作抵押,而這些都是貿易代理企業所欠缺的。近年來,外貿景氣度不佳,發生了多起外貿公司老闆跑路事件。“由此,浙江的部分銀行現在對貿易代理公司基本不放貸,已經放貸的也在往回收。”
此外,國有四大銀行和大型商業銀行政策穩定性好,但中小外貿企業很難從這些銀行拿到貸款。對於有更多現實合作空間的小型區域性商業銀行而言,其受政策和自身經營狀況的影響較大,易出現貸款轉向的問題。
資訊不對稱也是中小外貿企業融資難的掣肘之一。中小外貿企業的管理方式較為靈活,但不夠規範,普遍不太重視財務會計制度的構建和企業經營管理隊伍的提升。
一位商業銀行的信貸員告訴記者,根據銀行的信貸管理要求,中小企業須提供財務、投資決策、資本運作等資訊以便銀行作出客觀評價,但很多中小外貿企業的會計資訊失真,對這些企業的資訊收集並分析處理成本比大企業還多,銀行很難對其真實的資信狀況進行考察,嚴重影響了銀行對其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從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堵塞了這些企業的融資渠道。
對於個中亂象,李煒表示,銀企融資對接難是時代的産物。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尚處初期,國企改革也不過十幾年,銀行的貸款主要滿足國有企業或其他大企業。要實現銀行向中小外貿企業發放更多貸款,就要先實現宏觀環境和體制的轉變,使大中型企業的資金需求更為理性,政府也要加力支援銀行向中小企業放貸,銀行有更多的週轉資金流向中小企業。“但這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