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開學的日子,對大一新生來説,進入大學意味著獨立生活的開始,面對從三位數到四位數的生活費,如何合理支配才不至於“寅食卯糧”?這裡其實有不少門道,值得大學生和家長們認真對待。本期金理財,我們來關注大學生的消費,這其實是理財的開始。
給大學生生活費摸摸底
大學生,每月究竟多少生活費合適?這是很多家長頗為頭疼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系列問號,家住余姚的趙女士在送女兒上大學之前還特意多方打聽,了解到目前大學生月均生活費的“大眾價”基本都在1000元以上,江浙一帶由於生活成本較高,所以一般家庭會給1200元-1500元,高的甚至會到2000元以上。為了控制孩子的消費,一般家庭會採用按月轉賬的方法,但即便如此,她的朋友還是勸告她,要做好隨時救急的準備。考慮到第一個月需要添置一些物品,趙女士給女兒的第一個月準備了2000元,以後約定每月1200元,月末打錢,培訓等額外費用另行報銷。
目前,學生生活費支出的前幾項基本是餐費、服裝、化粧品、戀愛消費、聚餐、生活支出(上網費用、水電費、飲水費用)、通訊費用。吃飯方面的開銷,基本上女生每月500元左右,男生800元-900元。除此之外,服裝、女生的化粧品、男生的戀愛消費,以及同學來訪的請客吃飯都成為了主要的開銷。
約定消費目標這招挺管用
為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宋女士和女兒小意約定,每年提供一筆旅遊基金給小意,但這筆錢必須小意自己攢。
今年開學前,宋女士在銀行開了卡折關聯,銀行卡給女兒,自己留了存摺,這樣方便查詢小意的賬戶。宋女士每月在卡裏給女兒打入1500元生活費,若有結余,她就拿出雙倍的金額存到小意的旅遊基金裏,但是如果超支,就必須從基金中雙倍扣除,在假期的時候,小意隨時可以支取這筆基金去旅遊或者購置自己喜歡的數位産品。目前來看,小意對生活費的使用很正常,10天用了400元,宋女士覺得這種激勵的方法還是比較有效的。
建議:讓孩子理性消費,不妨讓孩子學會自己設立消費目標,通過自己的努力積少成多,旅遊就是個比較好的創意,畢竟對於學生來説,年度旅遊相比每月“搓一頓”或者多添置一件可有可無的東西,還是更具吸引力的。從遠的來説,它會成為家庭消費計劃的雛形。
必要開銷先預留其實是種理財方式
“上半月喝酒吃菜,下半月饅頭就開水”,這是部分大學生對以往自身生活狀況的描述,每個月初,父母將生活費打到卡裏時,讀大二的李維會將一大半的錢打到飯卡裏,因為學校的飯卡不但可以刷卡吃飯,也可以用於學校超市的購物、圖書館的上網等費用,又無法取出,這樣可以保證月底不幸“月光”還有飯吃,每個月水電等費用是固定的,要預留在卡裏。
建議:如果孩子沒錢吃飯了,相信大部分家長都是給錢,甚至會給孩子一張信用卡以備不時之需,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説,其實都有辦法避免這種“寅食卯糧”的情況,與其在“月光”時審視一份過度消費的帳單,不如在月初就安排好各項必要的開銷,飯卡的強制鎖定其實也是一種辦法。從理財角度而言,其實就是把必要的消費或者是儲蓄的目標先預留出來。
理財意識要培養,風險投資要謹慎
大學裏,有不少投資理財類課程,這些往往是熱門課程,特別是男生,對於如何賺錢的課程總有濃厚的興趣。小志是一位大學生,通過投資理財課,他接觸了股票投資,在小試牛刀賺到第一筆財富時,他的膽子大起來,借了同學的錢,透支了信用卡,連同自己三年攢下的生活費,一心撲到了股票中,如今卻深套其中,只好艱難度日,又不敢告訴父母。
説起自己的投資經歷,小志挺後悔的,投資理財課的內容很多,比如如何規劃自己的資産配置,如何分析市場形勢,市場上各類投資的方向、風險,都是不錯的理財基礎課,做一些投資的嘗試也未嘗不可,但要保證必需的生活開支。
建議:在學校,通過理財課程學習理財理念和技巧是不錯的選擇,對於普通學生來説,如果有閒錢,可以嘗試投資,如果沒有,不如將其作為將來的理財準備,透支投資就算對已入社會的人來説,也是高風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