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産品結構 外資行瞄準“高端財富管理”

2012-07-20 15:04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范樂

  普華永道本週最新發佈的《外資銀行在中國》年度調查報告顯示,2011年間在華經營的181家外資銀行的總利潤翻倍,從2010年的77.8億元增加至2011年的167.3億元人民幣,與此同時,由於內地的高凈值人士的數量呈指數式增長,導致一些外資銀行重新審視及發展自己的零售和財富管理機會。業內人士表示,為了把握住財富管理市場的機會,外資銀行在進一步明確市場定位的同時,也在對自身的産品進行積極的調整。

  繼續看好財富管理機會

  根據普華永道發佈的《外資銀行在中國》年度調查報告,2011年間在華經營的181家外資銀行的總利潤翻倍,從2010年的77.8億元增加至2011年的167.3億元人民幣。報告還顯示,外資銀行在中國利潤增長的同時,其資産總額增長了24%,達到2.15萬億元人民幣。另外,儘管存在諸如貸款上限及新分行審批速度相對緩慢等障礙,但是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外資銀行都表現強勁。不但利潤和資産總額呈上升趨勢,而且其在主要市場的市場份額也頗高。例如在上海,外資銀行2011年的市場份額為12%。

  普華永道表示,很多外資銀行于2007年、2008年成立了中國的法人銀行,不過,在中國的平臺發揮作用需要經過一段時間,而經過4、5年的發展,外資銀行從2011年開始進入投資回報期。根據報告,儘管中國的經濟前景有所疲軟,但是外資銀行仍然預測,至2015年其年增長率將維持在20%或以上。

  報告同時指出,由於內地的高凈值人士的數量呈指數式增長,導致一些外資銀行重新審視及發展自己的零售和財富管理機會。當被問及“在未來3年內,零售銀行業務中的哪些産品您認為其重要性將愈發提高?”這樣的問題時,投資産品、抵押和私人銀行三項位列前三甲,這與去年的調查結果是一樣的。

  過半産品緊盯“高端”客戶群

  外資銀行自從中國市場的第一天開始,就將自己財富管理的重點定位在中高端人群尤其是高端人群上。根據普益財富的相關統計,從産品的投資起點來看,外資銀行發行的面向中高端市場的理財産品數量超過其發行産品總量的一半。1月至5月間,外資銀行發行的投資起點為10萬元(含)以上的産品佔比75.23%,較2011年增長5.49%。而國內的股份制銀行該比例為51.14%,國有商業銀行僅為46.02%。

  進一步細分來看,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發行的主力為投資起點為10萬(含)到100萬之間的産品,該類産品佔比分別為37.94%和28.34%。而外資銀行發行的主力則是投資起點為100萬(含)到1000萬之間的産品,産品佔比達到49.23%,接近其産品總量的一半。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外資銀行發行最多的還是投資起點為10萬(含)到100萬之間的産品,可見外資銀行在2012年進一步將目標客戶鎖定為高端客戶群體。

  加拿大皇家銀行財富管理部主管喬治劉易斯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近年來,亞洲地區凈資産在6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高凈值人群持續快速增長,成為外資銀行普遍看好亞洲財富管理市場的主要原因。日前,其宣佈,將加快步伐在亞洲市場範圍內尋找可兼併或可收購的資産,以擴展其在亞洲市場的財富管理業務。

  調整産品結構“正在進行時”

  儘管外資銀行的客戶群目標從來沒有變過,但是,經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一波又一波理財産品巨虧的“理財門”,外資銀行在其財富管理能力遭到一片質疑的聲音中,已經開始對其産品類型以及投資結構作出調整以應對市場出現的各種變化。

  “儘管外資銀行確實有一些結構性以及Q D II産品存在虧損的情況,但是在面臨2008年金融危機這種全球性的系統性風險面前,包括中資銀行在內的各家銀行發行的Q D II或投資于海外市場的結構性産品同樣無法擺脫虧損的命運。中資銀行之所以沒有外資銀行受到市場關注,就在於中資銀行在産品發行上採取了儘量回避該類産品的策略。”普益財富研究員魏可表示。從今年第1季度的數據來看,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産品的發行數量僅為36款,遠遠低於2011年同期的62款,更低於2010年同期的79款,這主要是由於往年有發行過該類産品的外資銀行,普遍在今年大量減少該類産品的發行。

  與此同時,普益財富的季度統計數據顯示,自2010年以來,外資銀行發行的掛鉤匯率的理財産品增長迅速,在2011年第1季度和2011年第4季度達到兩個高峰,這兩個季度各發行了123款和231款該類産品,今年以來,整個外資銀行的該類産品發行數量遠遠高於掛鉤其他標的的産品數量“掛鉤外匯的理財産品通常具有完善的控制風險措施以及相應的對衝工具,因此銀行將其設計成保證收益型産品能夠很好地保障客戶本金並實現預期收益。”魏可指出。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