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兩難 打通期貨公司服務三農的“任督二脈”

2012-05-28 09:00     來源:經濟日報     編輯:范樂

  在今日中國期貨業協會主辦的期貨公司服務“三農”和産業客戶經驗交流會上,證監會主席助理姜洋表示,期貨公司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初步形成了服務“三農”和産業客戶的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在滿足實體經濟多樣化、個性化需求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下一步,期貨公司要繼續牢牢把握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要求,進一步加快創新發展,不斷提升服務水準,將“如何更好地服務中小企業和創新創業活動”的精神落到實處,為提升我國期貨市場服務國民經濟全局的能力做出積極貢獻。

  參會期貨公司的代表認為,當前期貨公司在服務“三農”與小微企業過程中,普遍遇到的問題有兩個:一是資金,二是合適的品種。

  對於資金問題,中糧期貨總經理黃輝表示,“三農”和小微企業最迫切的需求就是融資。但由於其抗風險能力差,無論處於産業鏈的哪個環節,價格的波動都會給企業帶來極大的風險。銀行在風險不可控的情況下,不太可能貸款給這些企業。

  而“三農”企業普遍受制于季節性週期,企業手中握有不少現貨,但不好銷售。對於這種情況,目前有期貨公司在做標準倉單的貼現業務,期貨公司利用期貨市場功能,進行現貨貼現。

  黃輝認為,期貨公司之所以敢於這樣做,是因為具有專業的風險控制能力。但畢竟期貨公司的資金規模也是不夠的,如果期貨公司提供了風險管理工具和方案,把“三農”和小微企業的價格風險掌握在可控範圍內,銀行一方也會有意願對這些企業放款,這就把兩方的合作變成了三方的合作——企業融資經營,用現貨做抵押;銀行放貸;期貨公司控制風險。

  對於品種問題,參會期貨公司代表多次提到希望能上市期權産品。

  中國國際期貨公司董事長王兵認為,目前許多大中型農産品企業已經逐漸認識到了期貨套期保值的作用,能夠利用期貨工具進行風險和成本管理。

  “但處於産業鏈上游的農民和小型貿易商,由於經營規模小、區域分散、認知能力有限,對期貨尚不了解,更無法利用期貨市場規避風險。”王兵説,“對於農民和小型貿易商來説,期權産品對於穩定他們的經營和收益更為有利。”因此,建議儘快推出期權類品種,這樣有助於相關企業更為有效地規避市場波動風險,健全期貨交易機制。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