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立名目、變相收費,遭消費者詬病的銀行“罪狀”即將有望被處理。5月9日,中國銀監會創新監管部副主任尹龍透露,在長達3個多月的徵求意見後,新修改的《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將於下周出臺。值得一提的是,這一辦法將與價格主管部門制定的政府定價和政府指導價目錄同時發佈。
辦法料下周出臺
今年以來,銀行“暴利”問題備受關注,而在消費者看來“亂收費”成為銀行“斂財”的一種重要方式。根據此前銀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在合併同類項後,銀行的收費項目大約有1076項。不過,各家銀行公佈的服務項目的數量與分類均不盡相同。
針對此類問題,銀監會稱,會考慮未來對服務收費項目進行標準化的分類和編號,但是這將是一個複雜的工程。事實上,銀監會也早已開始行動。今年2月10日,銀監會、央行、國家發改委發佈《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規定銀行服務將“明碼標價”,並著重對銀行設立新收費項目、收費提價進行規劃,明確提價需提前三個月公示,設立新收費項目需提前一個月公示,已于3月20日結束意見徵求。與此同時,銀監會還對商業銀行收費進行了專項清理規範,明確銀行要在官方網站和網點統一公示收費項目。
尹龍指出,銀監會與國家發改委、央行從2007年起著手研究適應目前銀行服務銀行收費的新辦法。《辦法》已經啟動了修改程式,銀監會收集到1600多條意見,其中100多條提供了很有建設性的建議。“這100多條意見中公眾提得最多的是能不能有一個更細的標準。舉個例子,同樣是治感冒的藥,一個叫感冒通,另一個叫感冒靈,對應的服務是一樣,但收費差異就比較大。”
“以後所有的收費必須對應一項明確的服務,這個服務的定義要有一個基本的原則性的內涵。”尹龍透露,根據大家提供的意見,國家發改委、央行和銀監會正在組織一個團隊對銀行現在所有的業務、每一項業務下所有的服務、每一項服務下的收費,不但進行梳理,而且研究制定一個定義。
據介紹,國家發改委、央行、銀監會,還有九家銀行的工作人員參加了這項工作,十二家單位在下周之前就可以把整個技術工作基本做完。做完以後還要再做一些內部的調查,估計《辦法》將於下周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