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課堂】
現在銀行理財產品名目繁多,很多客戶都是“信譽投資”,相信金融機構的能力和營銷人員的講解,在收益不理想的時候才後悔自己當初對產品了解得不仔細或者惱怒自己被“忽悠”了。對此,交通銀行百花路支行理財師曲江玲給大家介紹幾條選擇理財產品的技巧。
理財師簡介:
曲江玲,交通銀行百花路支行沃德理財經理,國際CFP金融理財師。10年銀行從業經驗,6年理財經理經歷。中級經濟師,擁有銀行從業資格證、基金和保險行業資格證書。擅長家庭資產的綜合配置,善于幫助客戶控制風險。
第1 產品性質
銀行的理財產品從性質上可分為保本保息(固定收益型產品)、保證部分本金不保息、保本不保息(保本浮動收益或保本觸發目標類產品)、非保本保息(陽光私募、股票基金)等四大類,這四類產品的風險是依次由低到高的。
客戶在咨詢理財產品時,不光是進行簡單的口頭詢問或單純相信銀行人員的口頭承諾,更重要的是自己要看清楚產品合同里有關產品的性質、風險,確定自己能否接受這類風險度的產品。
第2 產品投資方向
這個問題是投資者最難弄懂,也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曲江玲的觀點是做自己熟悉領域的投資理財,如果不是熟悉的,需要把產品結構了解清楚。“寧可錯過高收益但卻說不清楚的產品,也不要輕易把錢交給別人,對方說不清楚幹脆就不要買。”
第3 產品風險控制
很多產品雖然其性質非保本浮動型,但產品的結構是可以控制風險的,這時投資人需要關注幾個風控關鍵問題:有沒有抵押,抵押率是多少,有沒有擔保,有沒有資金承接,有無連帶責任等。
“一般抵押率越低越好,50%的抵押率意味著我借給對方1元錢,對方拿價值2元錢的東西抵押給我;有擔保意味著有人承接連帶責任,出了事情有人負責;很多產品後面挂著‘相關人的無限連帶責任’這一條是制約重要人員的個人責任,也具有較強的風險約束性。”
第4 產品的收益
選擇一個產品,不要僅僅關注產品的收益是多少,還要看收益是年化收益還是好幾年的累計收益等問題。特別說明的是,一般理財產品所說的收益率都是年化收益,就是一年能得到多少錢。當該產品的實際投資期限不是一年時,投資者的實際收益也不是合同的收益。
第5 產品的費用
很多理財產品都是有購買費用的,例如基金。投資者要問清楚該產品的購買費用是多少,到期有沒有退出費用,費用是一次性收取還是按年收取,提前贖回是否需要扣減額外的費用。費用也是一種投資成本,會影響到客戶的實際投資收益率,投資者必須對此提前知曉。
第6 能否提前支取或者抵押貸款
一般理財產品是不能提前支取的,部分產品可以在一定封閉期後贖回。贖回日期有的是每天,有的可能是每季度或每半年。這個也要問清楚,以免自己在急著用錢時卻取不出來。如果產品不能提前支取,要問清楚是否可以辦理質押貸款,這樣也便于對資金作出合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