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喜歡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注意到,理財產品收益降了。相關部門統計數據也表明,3月理財產品收益普跌0.2%。業內專家建議投資者,由于各家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相差較大,投資者可“貨比三家”。
省會一家銀行的理財師告訴記者,銀行剛剛發行的一款10萬元起66天期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為4.7%,而去年同一類型的理財產品收益率至少在5%以上。僅從今年1—3月份發行的理財產品看,多家銀行的產品收益呈現遞減。最近一組貨幣市場理財產品數據也清晰地反映了收益的變化,在1—3月份的時間段,一個月期限理財產品,1月平均年收益率4.99%,2月為4.82%,3月則為4.3%;三個月期理財產品,1月平均年收益率5.29%,2月為5.09%,3月則為5.06%。綜合算下來,理財產品收益率平均下滑了至少0.2%,短期理財產品下跌的最為明顯。
據銀行人士分析,正利率時代的到來也讓銀行在設計理財產品時不需要再考慮跑贏CPI的問題。專家建議投資者,各家銀行產品的收益率相差甚大,因此購買理財一定要“貨比三家”;此外,如果有較長時間的閒置資金,可以考慮增加中長期理財產品的持有量,在降息預期中,投資者應該減少短期投資,增加中長期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