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收到理財經理發來的產品推薦短信了。我去銀行網點看了看,發現保本型短期理財產品已停發兩周了。”對于銀行短期理財產品的“斷檔”,上海市民劉先生一頭霧水。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由于股市不振,劉先生開始在銀行網點購買短期保本型理財產品。而以往,每次銀行理財經理都無比熱情,積極推薦各種產品。
收益率快速跳水
“春節前,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明顯走高,2月初竟然出現了期限為115天、年化收益率為5.7%的產品。”劉先生原本期待還會出現收益率更高的產品,但3月上旬他將資金準備好時,卻發現產品收益率快速跳水,3個月左右期限的保本型產品的年化收益率普遍跌至4.8%左右,年化收益率5%的產品已難覓蹤影。
理財經理小李表示,近期銀行體係資金充裕,貸款需求減少,資金拆借活躍度下降,銀行“不差錢”,導致理財產品發行量減少,收益率下降,預計短期內不可能重現春節前的火爆情景。
普益財富統計數據顯示,從今年的月度數據看,短期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幅度明顯。1月份,銀行發行的1個月期限以下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4.36%,2月份的平均收益率下降至4.06%,3月初至3月9日進一步下降至3.40%。上周27家銀行只發行275款理財產品,較前一周減少49款,環比減少17.8%。
銀行貸款額度寬裕
業內人士分析,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下調對流動性的影響開始顯現,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持續回落,市場流動性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同時,2月CPI同比漲幅回落帶來寬松貨幣預期。各種因素導致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很難再回到春節前的水平。
由于流動性寬裕和貸款需求減少,不少銀行開始面臨有錢無處貸的困境。“春節後,企業貸款需求和基建貸款需求下降明顯,銀行貸款額度寬裕,開始重新向房貸傾斜,房貸放款時間大大縮短,房貸利率優惠重新出現。”工商銀行上海浦東一家支行的信貸經理這樣告訴記者。
對于未來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趨勢,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收益率下降較多的主要是短期理財產品,但如果存款準備金率下調的預期升溫,市場資金面進一步寬松,中長期產品的收益率可能也會受影響。不過,由于農產品和大宗商品仍處于高位,中長期通脹壓力仍較大,貨幣政策仍會比較謹慎,市場利率不會大幅回落,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仍會有一定的吸引力。